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时间:2025-05-13 16:17:10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

学习《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先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等待——观赏——震撼。直奔描写蒙娜丽莎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体现这幅画魅力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尤其是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学生感受非常深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仿写排比句:那微笑,有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嘲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如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富有生机……我们还读了关于对这幅画微笑分析的相关资料,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达芬奇画技的高超与精湛。在分析背景以及身姿时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绎了整幅画的巧妙构思,惊叹之余就不难理解作者内心的震撼了。

结束时我们还是照例提出不懂的问题,最后聚焦在关于画面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的问题,孩子们猜想着:可能是那时女子以没有眉毛为美。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午休时把打印好的资料交上来,全班明晰了这个问题,对这幅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了更深的探究,开始关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2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小结:

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3.预设: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

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研读第6段

预设:

(1)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

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

3.写一写

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

再次欣赏这幅画,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1)想一想,写一写。

(2)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 ……此处隐藏6599个字……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2

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多次的阅读解决了导读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蒙娜丽莎”画的魅力和领悟作者“写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比较明显。可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精”的成份过多。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是粗略地掌握课文内容,用所学过的方法自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疑难。在我的课堂上,“牵”得过多,“放”得太少。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自读、交流的方式展开,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谈到名画的魅力,我却“平均用力”,逐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逐段进行朗读。在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环节中,我依然重蹈覆辙,没能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和此文对比,而是让学生先用笔把写实部分找出来,然后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联想、想象”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课后反思我的这种“不放心”是多余的,从学生精彩纷呈的课堂反应就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这样,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3

孟峰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一下课文。孟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己自由读和交流看法的实践机会。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 题:“你从文章当中哪一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 题自学,指 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理解、动手批画。(htTP:// 54 绿叶教 学资源网)在汇 报交流看法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指 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 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

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

《蒙娜丽莎之约》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丰富的想 象和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解读着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蒙娜丽莎”画作的魅力通过王克难先生优美、生动的语言得以充分地展现,课文语言极具品味、积累的价值。教学中,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指 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大声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

三、渗透了方法的指 导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崔峦老师指出“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 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阅读教学中,不光要指 导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 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什 么方法写的。本节课,在指 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 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 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的指 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为突出本单元的“感 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 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考虑,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也应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指 导、指 导作用,但教师适当的退避、更多的放手,会使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会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理解、交流看法、积累、迁移、运用的时间,会留下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展现更多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4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5

前两天,刚上《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文字的描述和课文的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芬奇名画的艺术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是不确定的,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达到一定的要求。当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时,学生有些惊异,有些哗然。接着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插图时,他们的语言显得贫乏无力,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他们的脑中已荡然无存。我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启发性教学有待于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