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1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我是这样来实施汉语拼音教学的。
一、融入游戏,融入故事。
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以拼音王国为主线,穿插了一些小游戏及小儿歌,如“摘气球”“开花”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难点,以点带面。
在后鼻韵母的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出示“ng”,教师说清楚发音的方法,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利用小班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eng、ing、ong、yi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这种教学设计,教师逐个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相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后鼻韵母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即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四、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在学习过ang、eng、ing、ong后,我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通过富有趣味的小儿歌,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学习过的音节,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摘蘑菇游戏引导学生分一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坐小火车拼一拼句子,连成一句话,作为巩固与提高。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2学校的低段语文老师举行教研活动,我有幸参与开公开课。心里即矛盾又欣喜,矛盾的是怕自己上不好,欣喜的是有专家可以为我指点迷津,让我进步。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上完这一节课。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本节课采用了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男生女生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自觉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运用已有的方法尝试新的问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但我也忽略了一点,每一个环节的“读”变换不大,而且课堂评价语言太单一,李老师在评课的时候说的很有道理,她说我们可以变换一下,多表扬,语言评价丰富,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就不会觉得无趣了。
2、 教学“ang、eng、ing、ong、ying”,难点是在“ng”的发音,为了不让学生与前鼻韵母混淆,我在复习环节,反复复习前鼻韵母,可是有的孩子会弄混,分析其主要原因,孩子其实都会读,但是他们没有把前后鼻韵母这个概念弄清楚,概念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显得有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在发音指导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指导的太快,导致学生后面的发音出现错误。虽然通过范读,指名读,开双火车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但是由于前面的不到位,导致后来的难题,这点我特别需要注意。
3、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学。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好,在扩展内容拼读环节,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进入音节超市,出现苹果,绳子,糖果等音节。 我让学生进行拼读,但是形式还是单一。李老师点出了要点,如果这时候我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把苹果或者糖果拿出来,那这时候的课堂气氛将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点真的很棒,小小的举动就可以带动整个课堂。让我深感自己的粗心。
4、在整节课中,我在拼音读上适时进行了示范,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但也有缺点;在读的方面,叶老师帮我提了点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提醒学生读的轻一点,不要扯着嗓子喊,这样很容易弄坏嗓子,等高年级时就会变成一个坏习惯。
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3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出示“ng”,说清楚发音的方法: 舌根抬起,嘴巴张开一点,鼻子出气,舌尖抵住下牙床。然后我用手示范,用手势示范发音,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此基础上,教学“ang、eng、ing、ong、yi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这种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中,教师逐个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相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韵母“an” 和“ang”以及“en”和“eng”“in”和“ing”容易混淆,我首先从这两组韵母的发音入手进行区别,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嘴型,舌尖的位置,并编成顺口溜。舌尖靠前,an en in ,舌尖靠后ang eng ing ,并加以手势,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发音准确而且记得牢固。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此外,我配以直观形象化的发音方法的手势,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做到润物细无声。
但在此节课中,我太过于强调发音位置、口型的变化,学生刚开始学习热情还比较高涨,过一会儿就注意力分散。应该考虑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加一些无意注意的内容,比如:游戏“摘苹果”、小组比赛等等。其实,一个善 ……此处隐藏6591个字……学整体认读音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由于课前预设我想出示ing和其他声母相拼时引出整体认读音节,但是有的学生凭猜测就知道了我的教学意图,没有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当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时,我也没能抓住资源,但最主要的是我应该自己给学生亲自讲解,给学生明确的知识概念,让其有个明确概念时在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至于教学中多次反复的提到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有的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这样就让他们的思维混乱,没有明确的概念,头脑中不断重复出现单韵母到后鼻韵母的反复循环,而且当生不懂时我只给出笼统的概念,没有对其具体的讲解。教学计划可以是预设的,可是课堂里发生的事情永远不可能是既定的。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教学是“生成的”,而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复制”出来的。当新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就应该以次为“机会”,把教学推向一个新的“生长点”。当然,并不是说要将教学目标完全弃之一旁,而是加以改变。
其实这节课我还设置了词语拼读的练习,但由于课堂上的原因没能进行下去,尽管这节课我没有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明白怎样去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好每节课。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14拼音的教学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在最后一个阶段的韵母教学中,an en in un vn这几个前鼻韵母的发音和ang eng ing ong这几个后鼻韵母的发音要区别开来,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差别?这个问题是我在这节课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成功之处:
1.对比学习
在这节课中,首先我运用上节课所学的前鼻韵母an来引出后鼻韵母ang,之后让学生比较它们两个音在形状上的不同。从外型上来看前鼻韵母后面只有一个“n”,但是后鼻韵母则不一样,后面是“ng”,让学生先将两个音外型上的不同理清楚,让学生对于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在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在外型上的差别后,我让学生听音,“an”和“ang”的音,让他们认真听,听出两个音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自己尝试看发发这两个音,在自己的亲身体验后,感受到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在发音上的区别。
2.五官感知
在教后鼻韵母的发音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在发音时的不同,我让学生用手指轻轻触碰鼻侧,让他们通过感官来感受发音的不同。前鼻韵母在发音时,鼻侧在发音前后无明显的变化,手指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后鼻韵母发音时,鼻侧会有明显的振动感,用手指去触摸能够感觉到在发后鼻韵母和发前鼻韵母的不同。
不足之处:
在ang eng ing ong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扩词的时间仍然不多,要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单单只靠在课堂上的扩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孩子在课外能够细心观察,并能广泛阅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15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也如同一个新入学的孩子一般,开始了自己新的工作与生活,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我每天不停地批改作业,不断地作业反馈点评,这些似乎都成为我每天来到学校后很自然的日常工作,好些时候我忙得自己都忘记了时间,想必这样忙碌充实的生活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味道,每当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我的时候,心底仿佛滋生出一股暖流,慢慢地荡漾开来,我感受到了一种最纯真的幸福。
刚开学的那段日子,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地围在我的周围,当欢快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也如同陶醉在音乐中一般稀稀拉拉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慢慢地坐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些束手无策,渐渐地,我也和孩子一样在悄悄地观察,悄悄地学习,我开始让孩子学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在铃声中安静下来……就如同孩子们学会如何适应自己的学校生活一般,我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前进,当孩子们挺着直直的小背,眼睛有神地望着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是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也感受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我的孩子们在进步,而我,似乎也在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
当我每天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我的心情舒畅心境宁静,然而就当我享受着这般幸福的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与自责中,我不禁在心底默默地问自己:当孩子们积极地举起小手迫切地想要告诉我答案的时候,为什么我总是吝啬自己的奖励和表扬,让孩子精彩的回答就这样轻易溜走;而当孩子们提起他们的笔准备写字的时候,为什么我总是忘记提醒孩子们应该怎么样坐着写字看书才是最棒的孩子;当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按图索骥地完成自己的教案,却忽略了孩子学习的感受,没有真正地和他们站在一起思考问题……有无数个巨大的问号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地氤氲开来,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房,促使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我想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里,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我总是抢在学生之前做了一个武断的指挥者,虽然每次语文课前我都尽全力认真备课,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可是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个瞬间,似乎只能按图索骥地实施我的教案,也许那个时候心中想到的只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而淡忘了孩子们,我想这就是我们新老师最大的弊病。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一只只扬帆远航的船只,而我们则是茫茫知识海洋中的引路人,当孩子的学习行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偏离教学的主航道的时候,需要我们用自然柔美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回归到正确的航道上继续前行,在语文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引导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前行。
然而要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每一节语文课之前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使得自己能完全浸润在本文的深切的感情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为孩子们走进文本引导出一条光明的捷径。当然仅仅关注文本教材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们上课的生成,也许孩子们的表现和我们之前的预设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仔细地倾听,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要及时反馈,引导孩子们回归到教学的主线上。在我自己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没有及时地把握住孩子们的回答给以适时的反馈,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许多问题及时的反馈不够,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备课中,我应该学会思考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展开,二是如何引导学生,三是预设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会出现哪些可能的问题。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孩子们的发言其实是一颗颗无暇的珍珠,我应该学会用自然优美的语言去把它们串联起来,我想通过不断的磨炼和洗礼,我会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