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2今天我上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20以内的数时,曾比较过数大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课堂中应该渗透的比较数的大小的四种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谁大谁小。
2、通过数数,知道数的顺序,从而知道谁大谁小。
3、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来比较大小。
4、计数器,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位。先看十位,十位大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
关于上述四种方法,课本以第四种,通过计算数的数位来比较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通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
1、顺口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两位数来比较,十位大,它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
2、学生做练习时,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做对了,就给自己划对号。
三、关于提问
提问的时候要和数学有关。如问“图上画的是什么?”那是没有意义的,有的学生说是公鸡,有的学生说是母鸡。如果这样问,“认真观察情景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效果就会好一些。
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设计,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找准教学起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练习题我力求做到开放且有梯度,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猜测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3教学中慢慢地发现数学的知识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总是有着一定的关联,许多的知识都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逐渐地加深,善于运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也逐渐地更加重视了在自己的课堂中善用知识的准备。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在掌握了千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后进行学习的,于是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教学复习准备,然后直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没想到的是自己没有一步一步的带着学习的知识,学生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自己就已经把这个知识自觉消化了。
课前呈示:919()896 587()549 1003 ()999 让学生用最快地速度选择恰当的符号><=,填在括号内。学生立刻那种竞争心理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利用2分钟的时间就把练习完成,然后我让学生要把自己比较的方法说出来,为何你能如此快地进行比较,学生也立刻回顾起以前的比较方法,想到了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位数相同,位数不相同,该如何进行比较。接下来我引用自己暑假去西藏玩这一事件作为了一个过渡,出示一些西藏,四川,广东等占地面积,让学生帮助找出老师到过的最大的省份是哪里,最小的又是哪里?学生立刻又跟同桌交流起来,很快就把几个数据的大小排列了出来。我立刻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我告诉学生其实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但是现在都由同学们自己自学完成了。学生的学习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及时地让学生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和比较方法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过刚刚自主的学习,很多学生已经能说出原来比较方法不管数据多大都是一样的,学习中利用以前的旧知识就可以解决好新的知识了。
看似简单的一个小过程,但是却把四十分钟需要完成的内容在十几分钟成功处理好了。学生不仅是自己掌握了同时也认识到了学习就是不断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的道理。我们时常说要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或者我们自己充分考虑了知识的特点和教材中的位置,我们必然能把课堂的任务落实,也就减轻了我们自己课堂的负担,不用费劲唇舌的解释,不必费心塞进学生的脑子。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4一、自主探索,自主研究
《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本课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充分肯定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课中,我没有轻易地浇灭学 ……此处隐藏6227个字……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写8309,还有的写3098,这时,我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让孩子在消息栏讨论,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数。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让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个位和十位互换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不足,时间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个问题。学生想不出来时,有几次没有管住讲的冲动。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3《10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会写、了解数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估数和认识更大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这是学生所熟悉的,让他们选其中的两种商品比较它们的价格,哪个贵,哪个便宜。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对于这些价格,学生能很快的说出谁贵谁便宜,但有些学生却并说不出原因,因此,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能唤起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压岁钱多。(三位数)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提示写出每个人得到的压岁钱,帮他们排排序,然后再说一说谁的压岁钱最多,谁的压岁钱最小,你是怎样想的。在这里既复习了1000以内数的写法,又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自己学习了新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比较后,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比较方法。在这里,我只是引导学生有梯度的自主构建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下,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通过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有趣味性,有梯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练习时我设计一系列的游戏闯关活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闯不同的关,这样既有趣,而且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
4、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待规范,课堂组织纪律有待加强
由于都是学生很熟悉的情景,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没有很好的疏导,只是强制压下,以致打击一些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总是重复,不精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语言。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4这一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和数的顺序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虽已上好,但留给我学习、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课中鼓励,保护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一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难以调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你一味地批评,效果适得其反。不妨你改变一下方式,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上,我善于把握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贴切的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回答正确时,我经常会说: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你刚才回答得很响亮,表达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样的!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猜字,既可以把那个学生先稳住了,又能一下子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展露出来。这样做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时还能够激发他从脑中迸发出另一种独到的极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二、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
在比较小松鼠和小白兔谁捡的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到底谁捡的多,为什么?有的说46里面有4个十,而38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说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还有的说在百数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总之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数大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在教学时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
练习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数字大比拼、猜一猜、写写比比、写数游戏等练习。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每人写一个你喜欢的数,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个位是7的把卡片举起来,大于70的数到前面排队,从小到大。实际上这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5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体验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我在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三年级就学过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所以我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知,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就直接出示几组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课堂显得太沉闷,我安排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合作探究,先出示位数不同的数进行比较,如454800○1100000;1660000○485000;78234○132000;530000○89654;99999○100000;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体验,很轻松地归纳出先比数位,位数多的数就大,接着教师设疑提问:如果位数相同呢?接下来,小朋友再独立试一试,出示454800○720000;454800○485000;685200○685190;小朋友通过万以内比较方法的迁移也很容易得出比较方法:如果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的数,最高位数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较后面一位┄┄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三大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相互出题,如果有哪个大组的学生回答错了,而另一个组的组员能回答出来就给另一个组加2分。这样把学生的斗志都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大多数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和出题,正确率也很高。但是上课时,我也发现有几个胆小的学生因为怕答错而拖自己组的后腿,就不敢举手,后来经过我和同学的再三鼓励他们才很不情愿的回答问题。课后我就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是不是该换一种方式鼓励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心。
我以“体验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习、
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经过当堂检测,学生做的作业也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