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教学反思1摘要:大学体育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内部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但多数高校仍存在体育生态化教学缺失的现象。本文在理解大学体育生态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推行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良好发展,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现状;措施
1、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含义
教育生态化这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教育生态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体育教学中的生态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严重滞后。体育教学生态化是研究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体育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它突出强调运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体育教学,使用全局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来研究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尤其是在大学中,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其教学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相互组合更具社会性。大学体育教学的要素有教师、学生、体育教学价值观、场地。器材、服装等。其中人的因素,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实施。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它是整体性和动态平衡性的结合体,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整个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也是在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动态中发展的。人对新的体育运动环境的适应,老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学生之间的相互适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适应,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应。我国体育教学生态化研究起步晚,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深度不够深入,造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严重,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教育这个宏观系统中了解把握体育教学生态化这个微观系统,加强对微观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
2、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现状
2.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体育教学不是仅仅教学学生运动技能,它是由学生与外在的环境相互磨合,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收者,忽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课中要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促进其个性化发展。2.2教学目标和教学针对性不强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校或者是课本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授课缺乏生动性,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尤其是理论知识讲解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国家体育教育部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点差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在当今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谐,不言而喻,这不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效果,出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理解的现象,这使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体育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2.3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时,才提出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平衡,形成新的平衡,获取新的信息,进而促进系统内部的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系统中,体育老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学生需要自己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在教学内容上以技能学习为主,以统一化的标准去要求、考核学生,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进行客观评价。枯燥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未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社会因素滞后
体育教学中主要因素时人即学生和教师,教学主体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其中体育价值观和学校传统教育对大学体育教学影响较大。目前,众多大学体育价值观和学校传统教育受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体现出保守型。大学教育整体重视专业课、文化课的教育,大学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体育文化,导致大学体育出现悬在半空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在高校中,体育科研项目无法获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审批,持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较低,甚至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学校的教务部门削减体育教学学时,学校也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直接导致教师、学生、体育课不和谐、反生态的局面,毫无疑问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改革。
2.5大学生体育意识失衡
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仍然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相。中学中的体育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因此,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中考的内容展开,例如800米、篮球等,教师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受不到体育的魅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厌烦情绪。另外,中学体育课的时间会经常用来学习中考分数比重高的学科,这对大学生的内心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形成消极的体育价值观。
3推行中国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措施
3.1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与整个社会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宣传,鼓励学生利用校园广播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优点充分展现,获得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和认可,提升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3.2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生态化理念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自然人,大学体育教学要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根本价值追求,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所以,在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态化理念,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运动活力。
3.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大学体育生态 ……此处隐藏20343个字……,顾名思义即对众多艺术知识融会贯通。此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含书法)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设置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随之带来的是钢琴教学活动的改变。在通才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全部采用“集体课”的形式,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具体的钢琴演奏技法做过多过高的要求,演奏曲目也不需要很高深,而是更多侧重于识谱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水平的培养。因为在具体的中小学教学以及普及型的音乐活动中,视奏和即兴伴奏这两项钢琴技能更加实用。大学开设钢琴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为其他音乐课程打基础,如乐理、和声等,并通过钢琴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内容的实用性,改变过去的老套子,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全新的,集培养乐理、和声、曲式、即兴伴奏、视奏等多方面能力于一身的钢琴教学。
二、把培养规格落实到钢琴教学全过程
作为一名大学钢琴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总体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外各类中小型乐曲都应让学生有所涉猎并掌握。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首要任务是即兴伴奏技能的掌握,所以,应加大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在其它内容上适当取舍与调整和补充。
首先,要由钢琴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大纲,调整各项教学内容各占的比例,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教学,并突出教育专业的特点:
1、钢琴基本技术中的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掌握的基础部分,故应系统合理的予以安排,成为贯穿于学习钢琴演奏和教学全过程的主干线。钢琴基本技术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5%。
2、钢琴练习曲是对于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如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震音及装饰音、踏板等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按比例必须合理地安排难易度始终的一定数量曲目。钢琴练习曲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3、复调作品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耗时太多、难度太大,可适当涉及,不应作为主要内容。复调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0%。
4、中小型作品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流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风格,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作为主要内容。中小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5、大型作品的练习对钢琴基本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结构感方面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听性较强,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大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5%。
6、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除了应开设伴奏课程以外,应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类型与手法,为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知识。伴奏曲目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40%。加大即兴伴奏教学内容比例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比例实施,由于是即兴伴奏所占的比例,它是在钢琴教育中突出教育的集中体现。 其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院及教研室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要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现在大学的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 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了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 299 以上的程度,学制为 4 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考虑方能找出一条适合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实用之路,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
三、以培养规格为轴心,设置合理是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的课程合并在一起。比如说,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乐理课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音响效果进行教学,反之,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中也有大部分乐理知识,所以两课合并是可行之举。另外,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内容中的音乐理论知识,都属于和声课里面的内容。所以,和声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调整,由易到难,可与钢琴即兴伴奏课合并。这样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在教学上能让学生接受的更完整、更直接。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精简必修课程,丰富必修课程的知识容量,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选修其它课程,拓宽其知识面。
选择钢琴课教材授课,是通过学生的钢琴程度和学习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普修只有两年,那么,对于钢琴程度相近,但有一定基础、程度并不高的学生,在基础技术训练的同时,要多选择一些伴奏音型较规整并有一定旋律性的伴奏曲作为学习的教材。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外声乐作品中选出一些不同程度的、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歌曲成品伴奏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把钢琴基本练习曲、复调、乐曲教学相对地削减。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钢琴的被动情绪,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视奏、伴奏能力。在大学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将初级和声理论、简单曲式结构、钢琴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有机地引入到钢琴的技能教学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学生通过两年的钢琴普修,不仅在钢琴视奏、伴奏、演奏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钢琴即性伴奏课、和声课、曲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不同钢琴程度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初、中、高级的钢琴四首联弹及双钢琴协奏曲目,作为钢琴课教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钢琴技能、技巧,而且避免了钢琴教学单一、枯燥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77-86.
[2] [美]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22-36.
[3]杨昕.试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考试改革[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xx.(02): 36-37.
[4]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xx.(05): 52-53.
[5]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20xx.(S1): 14-15.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