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16 23:36:28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老英雄的爱与恨,智与勇。

2、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

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

教学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里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千里白洋淀,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芦花荡》的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

二、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wěi)  寒噤(jìn) 疟子(yào) 舀水(yo) 提防(dī)

3.解释下列词语。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倾斜,歪斜。 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

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说。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梳理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 人物的?

主人公: 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老英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出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作用:“过于”有非常和过分双重意思。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说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过分自信自尊。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5.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芦花荡里来去自由,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传奇色彩。

6.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富有传奇的情趣。

2.方法归纳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通过理清情节来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五、布置作业

1.链接生活

在你周围,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访,把他或她的传奇生活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

2.课后练习1、2。

六、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老头子 过于自尊自信(刻画手法)

情节 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

环境 景物描写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yōu) 寒噤(jìn) 疟子(yào) 仄歪(zè) 阴惨(cn)

3.选词填空。

①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A (A、钻 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 人们的眼再 B (A、锐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三、合作探究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 ……此处隐藏22372个字……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感受其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预习形成

一、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吆喝()蹿()提防()仄歪()

飒飒()张皇失措()白洋淀()竹篙()悠闲()

2、解释词语。

转弯抹角:悠闲:

张皇失措:月明风清:

三、复述故事,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2、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9-54)(开端、发展)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第三部分:(55-末尾)。(高潮、结局)

四、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作出标记

五有关战争题材的传奇英雄人物故事或歌曲,说或唱给大家听听。

【预习困惑】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或疑难,请记下来吧:

【自主学习】

一、“老头子”是位英雄人物,他的英雄性格表现在多方面,请用“老头子是一个的人,因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的句式说一段话,写出你心中的“老英雄。

二、文章是何如直接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三、跳读课文,找出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描写的段落,细细品味,然后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合作展示】

一、深层探究:小说中的“老头子”是位英雄人物,他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请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二、思想交流:作者着力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的用意?

三、篇小说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环境描写却富有诗情画意,请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妙处。

【检测反馈】试试吧,你一定能行!

一、填空。《芦花荡》是________(作者)的著名短篇小说。这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芦花荡》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岁月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________感到快乐,让________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_____

二、阅读课文1—8自然节做下面的题。

1、第一段文字是描写,其作用是: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运用了什么手法?“钻”改为“长”好吗,为什么?

3、课文中第4自然节是老头子的外貌描写,有人说这形象地刻画了他的特点,试对之作简要分析。

4、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5、“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从这歌声可以看出苇塘里的抗日队伍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