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说课稿

时间:2025-05-13 16:17:49
战争说课稿

战争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说课稿1

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国南北战争》,选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设计思路:

1、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2、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层次打破课程内容框架,重新处理知识体系;3、结合中考的需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达到思维的升华。

一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教材设置上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本课《美国南北战争》正是为了突出单元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设置的。从内容上看,它上承第四单元《美国的诞生》一课,是美国短暂历史上继独立战争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战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启本单元《俄国、日本的

历史转折》一课,是资产阶级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加强的重要体现,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乃至全册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南北战争起因(难点)、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结局、战争的性质及作用、林肯的地位及作用(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决

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美国扩张的过程;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了解战争经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结果、原因、与意义认识战争的性质;最后,通过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达到知识的升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识残暴野蛮落后的制度最终要被推下历史舞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③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的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依据: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贯穿了南北战争的始末,他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依据:只要弄清南北战争的起因以及矛盾的焦点,不但战争的性质、作用,甚至包括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将其确定为难点。

(四)学情: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能力层次比较高,学些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好,而且思维敏捷。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对学生的积极思

维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再现法、设疑导学法和点拨讲解法。

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学法:自主阅读法和分组讨论法。

三、说教学过程(简略)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哦,船长,我的船长》,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为了纪念谁?什么历史事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图片展示《美国领土的扩张》

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形成对美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师生问答分析原因,创设情境,再现当时美国国会场面,

通过学生辩论,加深理解。

情景再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3、展示历史资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4、学生带问题阅读,通过师生问答概括的了解战争的过程,展示历史资料(两个文献)

通过分析,形成对其作用的认识作用。

5、播放影视资料,进行情感教育。

6、分析结果与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历史观点。

7、 评价历史人物林肯,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8、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分别由学生来总结,借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

讨论

历史上,中美两国是怎样面对统一大业的?

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知识升华。

板书设计(略)

战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本课的地位

本课的主题是“全球性的震荡”。教材以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其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典型事例,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的重大挫折。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看,“全球性的震荡”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初期不适应的表现,其中经济危机又是引发战争的一个原因。

本课时的内容为“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在此目中,教材首先概括了一战的简况(发生时间、战争性质、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和伤亡人数),让学生了解一战带来的灾难;通过分析漫画和德国统治者的言论,思考“一战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以一战中的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为例,凸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并展示了一战中坦克、飞机等武器图片,引出“20世纪战争空前残酷的原因”和“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等话题。教材接着概括了二战的简况(发生时间、战争的发动者、卷入人口和伤亡人数);尤其点明二战的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进而列举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揭露了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组织图片和笔墨介绍战争中正义力量如何与邪恶势力搏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战著名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德意日的投降和联合国的创立,暗示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共同的危难,维护世界和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严重的灾难;学习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拓宽看问题的视野。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中围绕“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和 ……此处隐藏21437个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球意识。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有关二战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情景设置和参与性:

1、采用“阅读看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的方式,对二战的转折性战役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三个整合”的教育理念。

2、采用导学法,运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一系列国际会议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尝试。

3、教学设备:多媒体平台、音频视频材料、地图等。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二战的内容在初中也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2、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带着问题预习;准备地图;整理学过听过的有关二战的史实材料。

(2)、课堂指导:要求学生读文、看图、讲图,学会以图代文,图文转换。加强历史学习的时空观。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观看二战的影视或阅读有关文章书籍。

四、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授课、小结、小练、作业五个部分。

1、导入:由两个问题的思考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1)、二战中哪两个战场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同盟的建立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2、授课:

学习模块:二战的转折二战的胜利二战的影响

(1)、第一个模块:二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美——日)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英——德、意)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

(2)、第二个模块:二战的胜利

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战中战后合作、第二战场开辟

雅尔塔会议:消灭法西斯、联合国、苏军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

(3)、第三个模块:二战的影响

造成灾难、消灭法西斯、促进民解、社会主义、科技进步

3、小结:以图例完成总结

4、小练:以重点内容出两三题练习

5、作业:课后练习

(1)、课后组织观看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或《太平洋战争的结局》或阅读有关文章书籍,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课后组织学生观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开展一次以“牢记历史,珍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如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图片宣传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说课稿

战争说课稿1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2、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2、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一个腐烂了的苹果,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猜想,苹果出现腐烂的原因会有哪些?在生回答后,然后话题一转,假设情景,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吗?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影片资料,让生注意观察,和读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提供的材料,然后完成一个巧填数字的游戏和看图说史,让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音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五、课题延伸

活动〈模拟新闻发布会〉内容:就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记者向列强提问,列强站在自身立场作答,掩盖事实真相,时事评论员对列强的诡辩进行分析和诡辩。

《战争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