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时间:2025-05-13 16:17:14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的主人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黄河的主人》原名《羊皮筏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散发着文字的魅力,是一篇朗读训练的佳作。由于我们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亲自感受过黄河的气势,无法亲眼目睹艄公精湛的技艺,仅仅通过感受、领悟文字来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这样的学情,再结合教材特点和新课标要求,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成以下两点:

二、说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词句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体会“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其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句子,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宋老师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课

理论指导:阅读是一个整体的活动。要让所阅读的内容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并积淀下来,可以通过调取学生积累引导、启发唤醒学生的情感。

教学设计:宋老师在这节课导入环节中,第一次磨课时设计了由这三组词语导入,预设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课内容,温习了学生的积累,也能由此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描写艄公品质的句子,但磨课之后发现,任老师在第一课时理清脉络时已经出示了相似的词组,为了避免环节的重复,本节课宋老师由繁就简,直接发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以关键的几个描写黄河的词语切入,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黄河的气势之大,为下文艄公战胜黄河体现艄公精神做了铺垫。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简单而不简约,既为下文品读艄公精神节省了时间,使得文章处理有了轻重之分,又和第一课时自然衔接,使得两课时没有了断层,浑然一体。

(二)民主导学

1.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教学设计:接下来,教师在引出黄河的主人艄公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句。(课件出示)并由重点词语“如履平地”引出了艄公战胜黄河的工具------羊皮筏子。之后出示了第一个学习任务(课件出示)以及学习策略。在首次自主学习中,主要采用了自主思考。在之后的展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词到句展开品析,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感悟羊皮筏子的小和轻.比如教师在处理羊皮筏子的特点“那么小那么轻”时,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读来体现羊皮筏子是那么小,那么轻;之后又通过比较“又小又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使用“那么、那么”就是为了强调羊皮筏子小和轻的程度,为了突出羊皮筏子和黄河鲜明的对比,教师设计了“当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漂浮在滚滚黄河之上时,远远望去像什么?”这一补充提问,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羊皮筏子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师抓住“一、二、三、四、五、六……”六个数字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有的学生读出了惊讶,有的学生读出了担心,有的学生读出了震撼……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由远及近看清羊皮筏子上的情况时所蕴含的复杂的情感,此时羊皮筏子的体积之小与它负荷之重以及黄河之险无形中为学生下文体会艄公精神奠定了基础。

3.效果:这样的设计实现了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的课标精神。

过渡:在读透羊皮筏子的小和轻之后,教师巧妙通过我们和乘客不同的态度对比:我们不敢乘坐羊皮筏子,而乘客却可以谈笑风生,让学生不禁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引出了课文的重点,也是本课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感悟艄公的伟大精神

学习策略: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

1.教学设计:在接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先自主学习,之后小组交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契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在之后的展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进行交流,深入文本,用学生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样的艄公,读相关句子,教师适时的点拨、评价,学生渐渐走进了艄公的内心世界,一个饱满的艄公形象也逐渐浮现在学生心中。

教师在处理描写艄公的句子时,可谓环环相扣,首先采用换词的方式“小心”—“小心翼翼”“沉着---镇定”等让学生不仅初步感受艄公精神,同时也积累了具有相近意义的一些词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其次创设情境,通过不同程度的情景激发不同层次地朗读,把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艄公的品质却塑造的淋漓尽致。

2.效果:纵观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抓住带有总起和引领性质的问题:“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切入,古语云:“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抓住了“纲”和“领”,展开了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核心话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把长长的文字读成了生动的画面,把薄薄的人物读厚了。紧接着,教师借用本文的写法(衬托)回扣全文,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在检测导结中,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后,此时,再活用语言,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由此自然生成了这样的检测导结。至此,一堂结合了听说读写的课堂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请各位老师就期间的不足给与指导和意见,谢谢。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2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 ……此处隐藏25637个字……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 诗文导入,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讲出黄河在自己心中的印象,教师相机板书(黄河)。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观看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

之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利用学生积累的古诗文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初步感悟黄河惊险壮观的气势,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 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 认识筏子。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筏子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筏子这一水上交通工具。

2、 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 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 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

板书:主人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自主选择:

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说……

2、教师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黄河的主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最后,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认识其他挑战生活的主人,将他们的故事写下来进行交流。

附板书:

黄河的主人

艄 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以上是我上课之前的一点思考,如有的不当,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加指点!谢谢!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15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袁鹰在文中写了自己在黄河上所见到的有关景象: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凭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镇静地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顿生赞美之情,用抒情的笔法着力赞颂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镇静、机敏。作者运用语言老道、气势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运用一种反衬烘托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赞颂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赞颂艄公的伟大。

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作者的意思,表达文章的主体意思:

一、 建构联系,多角度、多侧面来了解说明有关内容。

文章对于黄河的介绍不是很多,但语言精炼,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对黄河的情况也会有许多的疑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从多角度,从课外去全面地了解黄河,建构多学科的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从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黄河,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想像,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了自己的滚滚黄河。

二、读、思相结合,深入地有层次地读懂文章。

本文文笔优美,以赞颂艄公为主线,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赞颂艄公这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层逐渐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读是理解内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终体现在读的表现上,读得好了,理解势必到位,也就是在读中求感悟。开始从读通文章开始,到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联系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思,体会黄河的壮观,而艄公更伟大,感受深入一层,又细读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对比、思考,体会艄公更加伟大,又激起一层浪,情到深处。以读来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真情,颂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紧扣内在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

学生学语文学什么,仅仅是一两个好词,两三句佳句吗?更重要的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文学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领悟,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终生受益的知识,而不仅是一两个死板的词条。用语言是学语文的宗旨目的。对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动的文字语言,在写作上,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来烘托艄公的伟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也许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何优点。教学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几组对比朗读:

1、黄河的壮观与赞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轻小与赞美艄公,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黄河的壮观,羊皮筏子的轻小不是浪费笔墨,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作者匠心独运,高明之处。

学生从领会开始,也许就在他的以后的文章中不自觉的运用了进来,这样不是锦上添花、学以致用,学活语文吗?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