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文章在提出“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之后,从“内心和谐、充满爱意”“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第一层可以看作是后两层的前提和条件,后两层是对前一层的深化,较深入地回答了怎样才能“诗意地生活”的问题。最后顺势收束全文,结构严谨。
最近看《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战争前的乡间街市上的那份“繁华与安宁”让我想起了老家村中的那小条街。
这条街是村间宅落交通的主道,因此,也是整个村子除大集以外最为繁华的地方。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街角的叫卖声便交叉作响,不绝于耳。“油条、油条……”“豆浆,新鲜刚磨的哦……”“糖火烧,烫呼烫呼啰”。叫卖声有节奏地此起彼伏,勾起了我的味蕾,也赶走了迷糊的困意。那叫卖油条、豆浆的声音有些浑厚,是前排广老头儿的。他家的油条香脆可口,只需一口,就满口生香。叫卖糖火烧的,那是邻村的一位中年妇人。我忙忙地披上奶奶的青布大褂,寻着声音在街中央的一条小水沟的桥边找到了她。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她都推着那辆半旧的木车,来到那座桥旁停下,然后,一边撕弄着黄晕晕的包裹纸,一边放声叫着。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飞上枝头,都可以与晨雀媲美了。最妙的是“烫呼烫呼啰”中的一个“啰”字要拐几个弯,跨越好几个音域。老街的清晨是一天中幸福和乐的前奏,跳跃着,起伏着。
到了晌午,日头已经很毒了。田里的老农们收了工,肩头扛着铁锹,走在回家的老街上,卷起的裤腿随着踢踏的步子落了下来。街两旁低矮的红瓦房顶上的烟囱升起依依徐徐的青烟,满街飘散着五谷的杂香。“回来啦!嘿,刚才你家大黄把小二黑咬了!”“啥,这畜牲……”这是东边院墙内传来的对话。新鲜事是没有的,而这些平凡的杂事却却给村里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要说最让大家期盼的,数正月里的大年会。村里的“文艺青年”和“资深表演家”们纷纷搭起各式各样的戏台,喜庆中,透着浓浓的年味;笑声里,露出深深的欢情。
老家的村子不大,村子的环境也算不上优美,不曾有特殊的历史,也没有光彩的荣耀。它永远是平静的,日复一日。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是无法替代的,那份淳朴,平静,诚挚。生活是一团麻,扯不断的思念。
该忍则忍,当断则断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历史上“忍者”可谓不少,而谦卑忍让也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
能忍能让,蓄势待发,后发制人,正是一则锦囊妙计。三国鼎立中,在魏国曹爽集团与司马懿的政治斗争中,曹爽集团处处放子,将司马懿逼上绝路。进退两难的司马懿并不是莽撞地发动军事政变,而是称病不朝,麻痹敌人,蓄势待发,果然,三年后司马懿“一挥便斩曹氏三千人头”。这就好比射箭一般,弓往后拉得越开,箭才能射得更远。面对一时得势的小人,能忍则忍;对待志同道合的兄弟,能让则让。对小人“忍”,而后伺机将他推下悬崖,对兄弟让,而后共创大业。
不管是对小人的“忍”,还是对兄弟的“让”,都不是为了忍让而忍让,而是为将来大有作为。因此,不可忍时不忍,不可让时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样是一条箴言。当国家主权、个人尊严受到侵犯,我们能忍让吗?这就如同截拳道中寸拳一般,不必收拳,在方寸之间使出前斤力气,给敌人致命一击。对小人,瞅准时机,一击必杀;对待不顾大局,肆意妄为的兄弟,也应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般,当机立断,大义灭亲。
“忍让还是不忍让?”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有就事论事,才有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一个人要想成大器,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度量,又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更重要的是协调二者的关系。做到这些,几乎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了。
当忍时忍,当断时断。这几乎便是明君之道,更可为后世所用。
将思念放生,将记忆珍藏,我们一味的成长,但却仍固执的扛起担当。——题记
何为担当,只是当我们置身于社会现实,违背自己本性时,触摸不到的一片净土;只是当我们小小年纪,快乐稚嫩地向前奔跑时,遥不可及的终点。褪去童稚,摒弃单纯;当门前老树下的脚印越变越深,肩膀扛得动那累累责任时,踏歌行,人未停,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我成长了,奶奶却到下了。
在充斥着浓烈药水味的病房里,在白的彻骨白的痛心的病床前,只看见奶奶骨瘦如柴,一个玻璃制的药瓶悬挂在上空,药管里的药水时常作响——滴答滴答,直滴到奶奶苍黄的手背上鼓起的静脉血管。她满头白发,年迈苍老的脸上时常微微抽搐,炎热的夏天里盖着厚厚的棉被,却也只感到一丝丝热度。
我好想避开,但这一切直刺入眼瞳。眼前的这一切让我的天空塌了,我无所适从,泪水一滴一滴滴在白的刺眼的床单上,留下淡淡的痕,我埋头痛哭着,心被撕扯开来,扯得好痛。
曾经,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徜徉在大街小巷,用她坚实的臂膀护我成长,总是给人以幸福的背影;她很爱我,总是用她瘦小的手肘抱我,我很幸福。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切都没了,她再也没有力气教育我、牵着我、抱着我;再也没有力气给我讲故事。她不再陪着我了,想到这里,我泣不成声。
我轻轻扶起眼睛微张的奶奶,打盆热水,轻轻拭去那眼角的白色分泌物和脸上已老去的死皮。尔后的几个星期,我在医院、学校见回走,用我还未成熟的肩膀扛起了责任,但始终不能如我所愿……
那个早上,天空没有了太阳,奶奶无力的抬起手,嘴里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从她那微张的眼瞳里看出了些许信赖与寄托。这时,车在不断地往家赶,全车人失声痛哭,而我,现在已没有了泪水,心情哀痛,不能自已。
接下来这几天,我也向老师请了假,静静守候着躺在冰棺里安详的奶奶。
守候在奶奶身旁的女孩眸子已清亮,她正与时间赛跑,成长着,并也承担着。作者:温承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