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高一语文试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高一语文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颤动/颤栗幽僻/癖好点缀/辍学
B、纤细/纤绳罪愆/敷衍镣铐/瞭望
C、处分/处理虚诞/垂涎狼藉/枕藉
D、禅院/坐禅店肆/肄业招聘/驰骋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深圳。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
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
B、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
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D、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
4、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B、不复见旦日旦 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7、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亚父者,范增也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了看法。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隐藏674个字……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漫漫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豪,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慈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词,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橡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住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英雄风骨不变。日月经空,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16、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时光流逝,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面对这个状况,某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
(1)下列诗句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①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艾符蒲酒话升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3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校运会刚结束,高一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6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
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