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园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园地》教案1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l、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意, 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4、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 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一字多义的特点,注意积累词语,在展示成果中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画笔、白纸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想学习吗?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每句话中的“回”字可以用其它的字代替呢?
4、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候不相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5、扩展: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请一个学生来朗读。评议。
3、朗读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4、认读生字。看谁先记住它们。
5、抽认生字,抢认生字。
6、用字组词并用词语说话。
如:我左手拿碗,右手拿铁铲。
第二课时
一、朗读成语(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词句,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成语。
3、指导朗读。男女比读, 师生比读。
4、说说成语的意思,教师可作点拨。
5、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二、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①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后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③学生在组内说,班上交流练说。
2、续编故事
①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②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③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④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3、扩展延伸
① 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②展示作品,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4、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三、全课小结
在平时学习中,只要同学们多朗读, 多留心积累,词语一定会丰富起来,小朋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得很认真。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案2一、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六)讲读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
《语文园地》教案3[教学目标]
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 ……此处隐藏19857个字……时间是早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告诉我们时间十分宝贵。
3、这两则名言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
(这两则名言都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我们在积累这两则名言的同时,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板书:珍惜时间的名言)
4、练一练,学运用
从上面的谚语中选择合适的一句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我喜欢睡懒觉,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要好好利用早晨的时间啊!”(答案:一日之计在于晨)
(2)小蕊周末看了一天电视,妈妈说:“你要珍惜时间啊!()”
(答案:一寸光阴一寸金。)
5、我积累,我拓展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珍惜时间的名言还有: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果》
(原文略,见教材第65~66页)
1、检查和大人读书的情况
(1)指名读,纠正字音。
(2)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小朋友们,读了短文,你知道《小松鼠找花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1)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2)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3、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谁也没有摘走,因为花生长在土里。)(板书:花生果长在土里)
(2)小松鼠怎样才能找到花生?
小松鼠可以拿铁锹把土翻起来,在土里就能找到花生。
【设计意图:阅读短文,读懂故事,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名言,阅读了《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收获可不少啊!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反义词
四季植物动物
名字卡片认识姓名
珍惜时间的名言
花生果长在土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要注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来改进自主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交流汇报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就是通过交流汇报识字体会等多种方式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什么课内外,校内外的鸿沟。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有利于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有利于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不足之处:
一年级的孩子控制和组织能力还不强,需要老师的教学策略呈多元化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园地》教案15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和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