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语文教案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亊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木兰诗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难点: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三、设疑自探
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五、质疑再探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 ……此处隐藏16258个字……以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诗语文教案13学习目标
1、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举例导入。
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二、明确学习目标
前置作业,自主学习
1、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拓展练习:
练习册第5小题。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木兰诗语文教案14《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语文教案15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
对比阅读《陌上桑》,结合修辞分析两篇文章所展现的主角的品质精神。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