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滥竽充数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小编整理的成语滥竽充数,欢迎阅读收藏。
成语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释义]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语出]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正音] 滥;不能读作“jiān”。
[辨形] 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近义]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反义]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人或物。有时也可表示自谦。一般作谓语、定语。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成语滥竽充数
【汉字书写】:滥竽充数
【汉语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滥竽充数的意思】:滥:虚假不实;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有时侯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已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名不副实、鱼目混珠、掩人耳目;
【滥竽充数的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鹤立鸡群、真才识学、才识过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滥竽充数的故事】
齐宣王爱听吹竽,对吹竽事业乐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样的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才显得有排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借此机会也混在里面凑数,只要做做样子照样也得到赏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心里就想,吹竽的人这么多,到底哪个吹得最好呢,于是他便要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从此以后便不能再投机取巧,只好狼狈不堪地逃跑了。成语“滥竽充数”就是这样来的,它用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以次货冒充好货,当然也可以用作自谦之词来表示自已不如与同时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滥竽充数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饰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回:“丞相公孙弘已经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为丞相。蔡本庸材,滥竽充数,独廷尉张汤,得升任御史大夫,费尽心计,定出好几条新法,次第施行。”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恐贻天下讥议,武宗乃止。但因后宫佳丽,无过王才人,宁将正宫位置,虚悬以待,不愿滥竽充数。自宪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滥竽充数造句】
你一直侃侃而谈所提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冗长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负盈亏的,你如果不发愤图强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让你在这儿滥竽充数了。
拓展阅读
成语滥竽充数作文
这个成语“滥竽充数”,想必大家都知道,故事里面南郭先生做的事情,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不懂装懂。
大家应该都有过校园生活的经历吧,那么读书、背书是学校里必须做的事情。一天早晨,同学们早早的来到学校,开始读书,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昨天我布置了要背诵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完成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那么还有哪些同学还没有完成呢?全班顿时雅雀无声,当时,我想,不可能呀,比如:王小欣、刘文慧,赵平,他们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老师就让大家开始集体背诵,背诵结束后,老师就说:那就开始抽查了,同学们回答道:好!我当时的心情一点都不紧张,因为我已经倒背如流了,而我的同桌张小峰却很害怕,我猜想他一定是不会背吧!
果然,老师抽到了王小欣、刘文慧两人,看着他们支支吾吾背不出的样子,还真令人同情!虽说赵平,张小峰没有被抽到,算他们幸运,今天蒙混过关了,但下次就不一定了。生活中还有很多滥竽充数的事情,比如:我们学校的乐器班,有些同学曲子不会吹,在集体吹奏时都能蒙混过去,但,一旦到了舞台上就露馅了,评委一听就知道他不会吹。
在生活中,自己不会的事情一定不要不懂装懂,滥竽充数,不然自己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滥竽充数作文
今天,偶尔在书上翻到了《滥竽充数》这篇短文,短文讲的是一个叫南郭的人,他去皇宫里吹竽,可实际上,他并不会吹,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蒙混过关。谎言总有被揭穿的一天。不久,先皇逝世了,新皇帝很奇怪,他和先皇不一样,喜欢让大家一个一个吹给 ……此处隐藏1167个字……收他为徒。
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勤加练习。起初,在树上做巢的小鸟都“叽叽喳喳”地边叫边“搬家”了。南郭先生并没有气馁,更加刻苦练习,不论是细雨绵绵的春天,还是烈日当头的夏天;不论是凉气逼人的秋天,还是雪花纷飞的冬天,他都坚持训练。三年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飞走的鸟儿又飞回来了,而且还引来了更多的鸟儿,它们每天都陪伴着南郭先生,有的高声欢唱,有的立在他肩头静静地欣赏,有的绕着他翩翩起舞……
齐泯王听说南郭先生吹竽十分好听,就派人把他请到了皇宫,让他为宴会添色。果然,竽声一起,大臣们顿时听入了神:大臣们有的拍手叫好,有的赞不绝口,有的闭目倾听,有的摇头晃脑……齐珉王边听边喝采,直说:“妙,妙,太妙了!”
一曲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齐叫:“再来一首!再来一首!”“真是太棒了!”……
这时,南郭先生才体会到: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有立足之地,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滥竽充数作文
“哈哈哈!”这笑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告诉你吧,是我们幸运星作文班的同学正在表演“滥竽充数”。
张老师先分配角色,鄢烁童扮演“齐宣王”,我扮演“南郭先生”,王高扮演“齐湣王”,鄢裕轩扮演“大臣”,其他同学扮演吹竽的乐师。
老师把角色分好后,就开始让我们表演新“滥竽充数”。演出开始了,首先“齐宣王”走上了台,说:“大臣,给我找三百名的吹竽乐师来,本王想听三百名乐师一起合奏吹竽。”“大臣”走了过来,说:“臣遵命。”
“大臣”走出来面向众乐师说:“我们大王想听吹竽。吹得好大王有重赏。”于是,同学们把笔当竽放在嘴上,一个个开始“呜呜”地吹了起来。
这时,“南郭先生”上场了,说:“啊!这可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呀!只要混在人群里,假装吹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南郭先生”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地和乐师们一起吹了起来。
不久,“齐宣王”病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他的王位,“齐湣王”说:“乐师们,我跟我的父王不一样,父王那样吹竽吵死了,我喜欢听你们一个个独奏。”
“南郭先生”心想:“这次混不下去了,如果被人发现,那我的头就要搬家了。”于是,“南郭先生”灰溜溜地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真才实学,要不然是混不下去的!
滥竽充数作文
自从南郭先生从齐湣王的宫殿逃出以后,便四处流浪,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滥竽充数的“梦想”,他试图找到像齐宣王这样的皇帝,继续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经过南郭先生数十天的努力后,南郭先生终于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并且找到了第二个像齐宣王这样的皇帝,那就是那里的皇上。那一天,那里的皇上看南郭先生手里拿着竽,便请南郭先生去他的演唱会上吹竽。南郭先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在皇上的演唱会上,不管南郭先生吹得多么难听,皇上还是一直不停地拍手叫好,而且南郭先生还拿到比别人多几百倍的金银财宝。而且演唱会后,皇上还与南郭先生同吃、同住、同睡,让南郭先生过着皇家般的生活。于是没过多久,南郭先生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名人。可好景不长,那里的皇上带着南郭先生去参加一个国际演出,然后再演出时,南郭先生当场暴露了自己不会吹竽的事实!受到众人耻笑的皇上生气极了,南郭先生又一次被皇上赶出了自己的王国!
南郭先生被赶出去以后,心想:我既然不能再浑水摸鱼,那我就办一个专门交朋友的学校,因为我在齐宣王的演唱队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假的,但却没人告诉齐宣王,这就说明我是多么会交朋友。我绝对不能再这么浑水摸鱼下去!
于是南郭先生靠着自己的人缘关系真的办了一个专门教别人交朋友的学校,而且每月收入过万。就这样,南郭先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南郭先生的财富让他的竞争对手十分眼红!于是南郭先生的竞争对手在外面到处散播谣言说:“南郭先生教自己的学生骗钱,所以才每月收入过万!”事后,南郭先生的竞争对手还报了警,让警察去抓南郭先生。
但南郭先生并没有教自己的学生骗钱,所以南郭先生很快就被释放了。南郭先生很生气,也找来了侦探去找线索,最后发现幕后黑手是南郭先生的竞争对手。于是南郭先生也报了警,让警察派人把南郭先生的竞争对手抓了起来。
最后南郭先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1是纸包不住火,秘密总有一天会暴露;2是做什么都要小心,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滥竽充数作文
南郭先生从皇宫中溜走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他在家里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告别亲人,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
因为他在当天夜里睡不着觉,感到不学一技之长确实不行。于是,他经过认真思考,决心还学老本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次日上午,他朝着向阳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打听名师的住处。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吹竽大师。他每天勤学苦练,认真揣摩,反复感悟。转眼间,三年过去了,他的吹竽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每次吹起竽来,可与百鸟争鸣,可与万民同欢,总能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在众人的一再推举下,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宫。他拜见齐泯王后,不慌不忙地拿起竽,给齐泯王吹了一曲动听的《百鸟朝凤》,直把国王听得如醉如痴,笑弯了腰。齐泯王当场给他发了许多奖金,还封他为“当朝乐官”,并且在每次奏乐时,都要让他第一个吹竽,他自此过上了好日子。
有人羡慕地问南郭先生有何秘诀,他感慨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
滥竽充数作文
古时候有个人叫南郭先生,他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有天他在街上闲逛,听人说他们的国王齐宣王正在招募吹竽的乐师,会给很多的俸禄。而且国王非常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了之后,眼珠子一转,想起了坏主意。他设法见到了齐宣王,对齐宣王说:大王,我吹竽的技术十分高超,可以把附近的动物都吸引过来。齐宣王听了大喜:好!很好!你就来给我吹竽,只要你吹的好,金银财宝享用不尽!南郭先生听了这话,放佛看到自己穿金戴银,住大宅子,每天都是鸡鸭鱼肉,美好的不得了!他开心地说道:多谢大王。从此,南郭先生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很像,又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师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就继承了皇位。齐湣王和齐宣王一样爱听吹竽,可唯一不同的是齐湣王不像齐宣王那样是听合奏,他认为,单独吹竽更好听,就让乐师一个一个地吹给齐湣王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惊又怕,晚上他回到家躺在床上,想着办法,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中他被大王发现根本不会吹竽,于是下令把他五马分尸。他的手、脚、头都被系上了绳子,绳子另一端在马上面,只听一声令下,五匹马一起狂奔啊!南郭先生被吓醒了,一看自己的手和脚都还在,长舒了口气。
可是南郭先生越想越害怕,怕自己真的会被处死,连夜收拾东西跑了。他边跑边后悔:早知道就认真学吹竽了,不懂装懂,欺骗别人,总有一天,会被揭穿谎言,没有好下场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