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5-10-14 15:08:28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1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

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弟子规读后感2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

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

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妈妈来接。

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 ……此处隐藏8800个字……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弟子规读后感14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弟子规》的世界里遨游。那时,我只知道坐在小板凳上拿着它摇头晃脑的读,不明白它到底讲的是什么,不明白它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启发,不明白它的世界如何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把《弟子规》烂熟于心的我已经把它的意思和含义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这几句。它告诉我们同样是人,但是“真善丑美恶”各个都不同。喜欢追随潮流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慈博爱的学者出现,大家一定会敬畏并学习他的,因为他公正不阿,因为他关心社会底层老百姓。《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是“孝”与“信”,这也是我们的做人道理。作者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金钱为主的物质社会,这样的道理就像是一阵清新质朴的微风,吹散了弥漫在我们身边的铜臭味,吹走了自私自利,吹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气象。

《弟子规》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让每个人仅仅背诵和搞懂它的意思,而是让每个人在生活中实践它。如果大家只是背会《弟子规》,那它的作者李毓秀的良苦用心就白费了。《弟子规》不但荟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还将中国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在最纯粹的东方,成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代表。它的一字一句,在大地蔓延,从东方到南方,从南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北方,处处是它的身影。传统美德随书香流淌在四方,经典图书随我们发扬到全球。

我做到了《弟子规》中所倡导的。比如:以前,爸爸妈妈叫我干事情,我总是一拖再拖,想尽各种方法拒绝,《弟子规》就教导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现在爸爸妈妈有什么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叫我干,这样既提高我做事的能力,又成为了父母眼中的“乖宝宝”;以前我见到长辈从不打招呼,总觉得说不出口,但是《弟子规》中说“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就知道了如果你遇见长辈,就一定要打招呼。而且,必须要向叔叔阿姨说再见,你才能走,否则,会显得很不礼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弟子规》中的警句,已越来越成为我的行为准则。

在遨游《弟子规》的世界中我进步了许多,从幼稚的小女孩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这过程中《弟子规》教会我许多许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会继续铭记《弟子规》对我的教导。

弟子规读后感15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它是一本古典文学,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我的坏习惯很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的教海,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可学了《弟子规》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这本书,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