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1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家乡的龙文化
(2)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此处隐藏22493个字……智和勇敢。一、走近名著
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你知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吗?(连线)
《红楼梦》罗贯中,宋江,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吴承恩,刘姥姥,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曹雪芹,诸葛亮,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施耐庵,孙悟空,三气周瑜。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今天我们所学的《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我们要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说说故事六要素。
《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地点一座高山中,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2、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3、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中找找,有没有和三有关的内容。
[师板书: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4、小结: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叙述,使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精读课文
(一)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到课文中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非常)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这分明是美人计。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的,一个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也想让唐僧哭,可怜呢。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
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这确实是连环计。
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生: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师:张嘴闭嘴都想吃唐僧肉,这哪叫人话呀?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白骨精的饭食——碰都不要碰。白骨精骗唐僧——没安好心。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白骨精三变——诡计多端。
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4、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二)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
师: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孙悟空在这三打的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的形象愈加丰满,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
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
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五、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六、我读书,我快乐。
课后阅读《西游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