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说课稿

时间:2025-05-13 16:16:45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围绕“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它处于本单元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或者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可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谈读后感受,既激发鼓励了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了学生学情,又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今天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相信学完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再次为突破难点作出提示,也给学生学习目标以引导。)

3、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谁解释一下课题?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没有?

(质疑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梳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 ……此处隐藏27034个字……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文章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在朗读中能感悟到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新词的意思。

2、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能力目标:对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

(二)、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对话,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动画演示法、角色表演法、动手实践法等方法,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写”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逐步向“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最高境界靠拢,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

综合上述,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课的开始,我是这样介入:

1、大屏幕演示动画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

完毕,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设计意图:动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孩子带进寓言故事中,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我认为这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亮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听了故事,小朋友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书了吧,现在让我们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同桌交流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青蛙井口大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此环节调动学生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激发孩子朗读兴趣。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研读感悟,扎实积累

1、读第一段,理解“井沿”,(简笔画出示井的结构图,指出井沿的位置。)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图形,能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出示第一次对话图文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设计意图: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3、出示第二次对话图文

①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后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④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4、出示第三次对话图文

②思考:青蛙笑啥?小鸟笑啥?(让生充分发表见解)

③用“……也……”说话。

④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引导读出青蛙的自信、高傲;小鸟诚恳劝告的语气)

4、青蛙为什么自以为没有弄错呢?是不是小鸟真的“说大话”了呢?现在请小朋友们动起手来做一下实验:用作业本卷成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让生充分发言)(小孩子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在这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青蛙的感受,原来青蛙看到的天确实是“井口那么大”,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听小鸟的话,自以为是。为学生理解故事寓意作下铺垫,因此这里是本堂课的第二大亮点。)

(设计意图: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思、动手操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四、再读对话,回归整体

1、分角色读三次对话,可加上表演动作。可分小组读,也可分男女读,也可随意抽学生读。(本步骤符合儿童爱表现,爱表演的特征,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因此我认为这里是本堂课的第三大亮点。)

五、展开想象,拓宽思维。(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来,他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画面图,让生充分说,并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发挥想象,激活思维,充分运用,完成“从感悟——积累——运用”的语文教学三层次。在这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只能写出两三句话来,但这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让他们觉得原来写话可以是轻松的,而且是快乐的。因此这是本堂课的第四大亮点。)

六、动画结语,揭示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小组内交流。

2、结语:学了课文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学固执的青蛙,要学跳出井口的青蛙,勇于认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所以老师写了一首儿歌,但是需要小朋友们帮老师补充完整——(出示老师儿歌,让孩子补充后齐诵)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不信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啦,固执青蛙(不可学),站得(高)才看得(远)。

(设计意图:儿歌把课文内容和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在快乐的朗诵中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定位。课,起于故事,结于儿歌。课到此戛然而止,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关于板书设计:(这是本堂课的最后一个亮点)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运用简洁的文字,清晰地箭头标志,力求简洁明了,将课文内容,课堂结构,文章寓意,清楚地展现出来。为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青蛙井口大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

站得高才看得远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