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湾》教学反思1在了解课文《月亮湾》的结构和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式的巩固性习题: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现月亮湾的美丽?
孩子们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背一背,有的说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有的说可以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月亮湾的美丽景色,也有的说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赞美月亮湾。对于这些提议,我都一一肯定,并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可以走过去和好朋友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八分钟过后,我请孩子们来交流:
首次请的是用朗读来表达月亮湾美丽的孩子们,孩子们抑扬顿挫的朗读着实让人舒心,尤其是“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以及“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这两句更是读得如诗般美丽,充满情趣。接着我请了选择背诵的小朋友,人虽然不多,也没有朗读者那般充满感情,但也能很准确地背诵,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时画画的孩子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他们举起了手中的画纸,呵呵,来瞧瞧这幅:满山的绿色,大片的红花,一条如带的小河围绕在村子周围,只是村子里只有两座房子,未免可惜了点。再看那幅:河里的鱼儿好大哦,鳞片还五颜六色的,更有趣的是那座小小的石桥也躲到了大树底下!小作者还振振有辞: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嘛。再瞧瞧这幅:红花绿树、青山流水,有模有样的,还有那满纸的音符到处飘,只是这农田有点怪,完全一个正方形。孩子们的作品,赢来了孩子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小作者脸上的兴奋和骄傲早已不言而喻。掌声还没息,中间一只小手早已高高举起,那是咱们的小诗人在向我“抗议”,连忙隆重请出徐江成为大家赋诗一首: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村旁河水流,水中鱼儿游。山前桃花开,山后树成行,什么地方最美丽,要数家乡月亮湾。呵!还真有点诗的味道,难怪大伙儿又一次掌声响起。
课后反思: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如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喜欢说话写话,善于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空间智能较强的孩子喜爱涂涂画画,进行想象设计;交际智能较强的孩子爱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的意图比较明显……
基于这些理念,我在本课中尝试用开放式的巩固性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反馈及情感的交流。因为所交流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且完成的方式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孩子们可以找同伴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这在无形中唤起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形式,发展了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不同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很令人满意。
《月亮湾》教学反思2一看到这么美丽的文章和这么美丽的课文插图,总是想起以前的教学方式,用导游的形式去游览祖国的美好河山,徜徉在祖国美妙的语言文字中,领略着美丽的风光的同时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但是,我们的孩子本来就生活在农村,我们自己的这里美丽的风景,就在学生的眼皮底下,学生能否有所感觉。于是课前我先带领孩子来到校外的田野里,村边,感受一下身边的美。田野里绿色的麦苗,在风婆婆的抚摸下,碧波荡漾。村边的桃树已经是含苞欲放,有的甚至已经撑开肚皮,露出点点红晕。河水是那么的清澈,岸边的柳树也是枝条柔软轻慢,随风飘荡。菜地里更是郁郁葱葱,什么青菜,韭菜,大蒜,连路边的马兰、荠菜现在也搬家到了农户的菜垄里,一切都充满了生机,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一路走,一路唧唧喳喳,无论发现了什么都忍不住及时地与同伴分享,一脸都是春天的颜色。这些都是孩子平时在生活中不曾留意的,今天特意去观察去欣赏,发现生活中美真是无处不在,无缝不钻,只是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里,还意犹未尽呢!
课始,我们刚才去看了我们生活中的美好景物。有一位小朋友把我们身边的美景画在了书上,还写了一篇美丽的文章,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学生打开书,惊奇地:哇,还美啊!啊,真没啊!
我欣然地笑了:那你觉得什么地方美,说出来,好吗?
生:有山,有水~~
一生插嘴道:还有小桥,还有绿油油的麦苗!
生:还有绿树,和桃花。
师:是的,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小桥和绿树红花,确实很美,但是你的语言的语言不够美丽,那你能说得美一点吗?
生:粉红色桃花都盛开了,村里有,河边上也有,像天边的彩云。
生:不对,是红云。
师对她点头微笑,表示默许。
生:清清的小河上有一座弯弯的小桥。
生:小河也是弯弯的~
师:那你来说。
还是刚才哪个男生:弯弯的小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师:好,刚才几个同学说得都很美,还有谁也想说?
生:山上也有很多树,绿油油的,也很美。
生:那田里的麦苗也是绿油油的,风儿一吹,在翩翩起舞呢!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这么美丽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呢?
生:月亮湾!
师夸张地:哇这个村庄这么美丽,连名字也这么美!谁能告诉我,你住的村子叫什么名字?
生:丁家村
生:张家村
生:洪湖村
生:湖头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生:我知道,我听人家说过,我们村上的人都姓丁,所以叫丁家村。
生:我们村子的旁边就是洪湖,所以我们的村子就叫洪湖村。
生:我们的村子在长荡湖的头上,就叫湖头。
师:说得好!那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可以到图中找原因。
生:因为这里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因为村子旁边的那条小河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月亮湾。
生: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美丽的村子的美丽的名字!
生齐读
师在湾字下面加着重好号,湾是一个生字,这个字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呢?
生:弯曲的弯旁边是三点水。
生:弯弯的小河。
师:好,就用这个,这也是这个湾字的意思。
这个教学片段,让学生回归了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我们一直生活在美丽的画面中,而学生却从不曾留意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美,我们做老师的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而不把热爱家乡成为一种时尚的口号。 ……此处隐藏10016个字……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月亮湾》教学反思14一、听读体会
老师范读第一小节:“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生:“我知道了月亮湾很美丽。”(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题目)
生:“我知道我住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月亮湾是个村子,不是城市。”
老师再读第一小节,学生再听读体会。
生:“我知道了我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
生:“我知道了我喜欢自己的村子。”
老师提示:“非常喜爱就是……”
生:“热爱。”
师:“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生:“高兴,喜欢。”
师:“再高兴点,如果你住在这里,你为自己家乡的美丽感到?“
生:“我知道了,是自豪,骄傲。“
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
[倾听也是一种本领,让孩子一遍遍聆听感悟,让思维步步提升。]
二、默读体会
1、宁静
师:“读读第二小节,找找月亮湾美丽在哪里?”
生:“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师:“缓缓可以换成?”
生:“慢慢。”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生:“我感受到小村子很宁静,不像大城市什么都那么紧张。”
师:(伸出大拇指)“你真能体会!”
2、清净
生:“我觉得河水清清的,倒映着小桥、绿树、青山很美,河水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如果水不清,就倒映不出,或者不清楚,我看到图上小桥倒映得非常清楚。”
师:“还从哪里觉得水质很干净?”
生:“水里还有鱼,说明水没有受到污染。”
师:“多不多?”
生:“多的,有一群群,这里有,那里也有。”
师:“来夸夸这么干净的河水吧。”
3、温情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月亮湾的美丽?”
生:“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师:“为什么像朝霞?花只有几多像吗?”
生:“树很多,花很多。”
师:“你能找出两个词语说树多和花多吗?”
生:“树是许多。”
生:“花是长满。”
师:“找得准!”
“看看图片,这么多桃花远远忘去还像什么?”
生:“像美丽的夕阳。”
生:“像月亮湾的一条粉红的围巾。”
……
师:“你好像觉得花儿有感情,来装扮小河了,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静静体味。]
三、情境体会
1、“现在我们来到了村子,因为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村子叫做月亮湾。”(复习课题)
2、“看河上有座桥,我们上去,看看你的身下,河水缓缓地流着,看!有小鱼,一条两条,好多好多,一群群。看河水那么青,那么干净,倒映着绿树青山。”(读读描写河水的句子。)
3、“站在桥上,看看河岸两边,许多的桃花,真是花的海洋。”(读读描写岸边的句子。)
4、“我们走过桥,向远处看,看到了绿油油的农田。”(读读农田的句子。)
5、“听,远处山上传来了笑声……”(读读描写远出的句子。)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是如何参观村子的,老师来帮大家配上图画。”
[文章顺序是按照参观顺序:小河——小桥——河里(河水、小鱼、倒影的景物)——河岸——过桥——远出山坡,如果光光让学生当导游,孩子不能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讲述,所以老师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进去,然后知道自己的路线,也就是课文的层次,慢慢进入,身临其境。]
忧虑:
本课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和深情的朗读,但是低年级品读课文还只有部分学生来参与,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感受,发言的同学也一直都是那么几个,所以精彩的课堂只是部分学生的课堂,怎样让所有孩子都来参与,还该反思。
《月亮湾》教学反思15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景色的美丽。
“美丽”一词是本文的关键词,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按顺序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快乐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