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型玻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一名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把课讲活了。”我认为把课讲活的关键在于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上课一开始我首先问大家:"你们在电视中看到过广告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看过。"我接着问:"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脑白金,年轻态。"有的说:"晶晶亮,透心凉──雪碧。"有的说:"脑轻松──轻松一点。"……然后我又问:"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广告人呢?"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由组长担任"广告公司"的"老板",同时提出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疑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了解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讨论写广告语。3.广告语要写得简洁、明白。同学们在"老板"的带领下,开始认真学习、讨论、拟写广告词。
二、举行"广告发布会"。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三、创办"加工设计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又推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已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觉得这些玻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优点,加工成另一种更实用、更受人们欢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吸热玻璃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应该再重新设计,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设计进去,做到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说:"夹丝网防盗玻璃虽然可以防盗,但如果又能有变色玻璃的功能,自动调节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那么,它一定更会受银行老板、珠宝商的喜爱。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会感到舒服,同时,一些珠宝的色彩一定会更迷人。"第二个环节:由最后一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被激发出来了,通过相互讨论,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有音乐玻璃、防火玻璃、谈心玻璃、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我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2《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新大纲精神,体现创新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五小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填表讨论,汇报交流”这一重点环节。课堂上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
2、课堂上我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一环扣一环,学生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体现了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例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请大家做回发明家,写一写你想发明的玻璃。”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既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又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由于课堂在前几个步骤的时间拖长了,这一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只能在课后作业完成。
3、我注意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幸好我们在以前也接触过《太阳》、《鲸》等说明文,所以我在适当的教学时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方法。希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的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可是在朗读方面,我指导的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我在阅读方面加强一下指导,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的领悟到文章的写作特点。
2、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够紧凑,导致有的环节没有完成。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判断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训练。
积累对于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从点滴积累。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3听了xxx小学黄老师的《新型玻璃》这一课,对我感触很深。个人认为做得较好的几个地方是:
1. 教案整个流程设计挺好,重难点清晰;
2. 能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 教师讲解详细;
4.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表扬性评价。
仍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1. 重难点不突出,未落实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学生在读一读重点的语句,体会它的好处时 ……此处隐藏6196个字……你。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1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对学生渐渐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小学课堂教学慢慢积累着经验,也在实践中摸索着如何备好课、讲好课、站好讲台的方法。今天,迎来的是我在科组老师面前的第一次公开课,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新型玻璃》的第二课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解决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其中第二点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时总结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是“读—段落,画—句子(特点、作用),讲—自述(第一人称介绍)”,顺应下来在本课让学生运用这学法学习其他四种新型玻璃,小组讨论中完成表格,以期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至于第二个教学目标则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喜欢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老师则相机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以此解决重难点。最后让学生以“新型玻璃发布会”的形式仿照课文介绍自己新发明的新型玻璃,要求学生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2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我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如“3.15”消费者权益日,同学们在展销会上帮助玻璃娃娃介绍自己;优秀学生声情并茂的示范介绍;玻璃娃娃与顾客之间的可能对话等情境,很快就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进入“玻璃娃娃”的角色。举行“广告发布会”。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3《新型玻璃》向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的一些新成员,这些玻璃令学生大开眼界,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篇很有益的文章。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在书上批批画画,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表示不同玻璃特点和作用的句子,教给学生一种自学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补充、指正。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关键让学生把表示玻璃特点和作用的巨资进行概括、综合,用简单的词语填写思考练习1的表格。让学生充当各种玻璃,通过“自叙”这种形式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并让学生展望未来,设计心目中的新型玻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在教学设计中由于过多注重“自叙”这种形式,而且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无形中减少了读书的时间,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只浮浅地停留在文字表面,故也使这种形式有些哗众之嫌。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4《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讲述了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文章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俗话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对这些高科技产品十分感兴趣。在设计表格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后,我将课堂中教师讲授这一环节改成学生当推销员推销玻璃的环节。孩子们一听,马上炸开了锅,从没想到过,学习课文竟和推销员扯上了关系。我趁热打铁,提出了要求:熟读课文,对产品有个详细地了解,然后做一名出色的推销员,将它推荐给你的顾客们。
于是,教室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特色介绍出了这些玻璃。望着他们那自我陶醉的神情,听着他们那流畅的口语表达,我的喜悦油然而生。更让我惊讶的是一位同学竟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要发明的新型玻璃,想法又新奇又实用。同学们都被他深深地吸引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更有兴趣了。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求知的动力。倘若每篇课文都如此有趣,那么学生将会像磁石一样深深的吸附于文本,陶醉其中。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5《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文章,学生极易理解。我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以培训为主线,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后又告之学生要推销产品,为学生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进入了“推销员”的角色,跃跃欲试者大有人在。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
这时,我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兴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也就在教学中的疑问提出我的看法:
一、表扬越多越好吗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伴随着“你真棒”“棒极了”的夸奖声,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不错”“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而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不使人不想:表扬越多越好吗?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有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
三、小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有时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这使我感到困惑:如何处理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大班额怎么组织合作学习?讨论出现分歧怎么办?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不可否认,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