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1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采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
1.通过自学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2.我们该怎么做?
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出谋划策”,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体验反思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小报告,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联系《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面对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责职并不在于对教材、教参或某种观点的诠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我真心地希望经过探究和剖析,发现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2一、教材分析
文似看山不宜平。古今中外,无不如是。小说以其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引起共鸣。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否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呢?事实并非如此。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科学的真知对读者的吸引力。它或是阐述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或是阐述某一领域的新兴科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准确而富有情趣,体现出一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必会让说明文课堂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科普小品文。它以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引领读者共同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接触说明文较少,在阅读方法上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以下几点:
1、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2、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首先,我把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和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上,因为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是抓住了语文知识。课前我们的讨论其中就有一个方面是“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其次,设计中还有“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设计这个目标是因为在一些综合性学习课中,我的学生往往很会寻找资料,但是却不会对这些资料的有效性加以鉴别,也不会对这些资料整合归纳分类。虽然对资料收集的培养应该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训练的,但是我觉得此课趣味性较强,而且学生也在课前收集了不少资料。
现在再来思考这两个目标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在具体环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备课中,还有的主要的一方面思考就是求“新”的问题。比如对“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方面”,学生掌握的情况已经比较好了,但是我还是设计了在此环节上的小组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增强活跃的气氛。
在导入方面,让学生抓住“外来”和“灾害”这两个特点。接着整体感知寻找围绕“生物入侵者”作者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接着进入课文,先探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探究“非自然途径”的意思;朗读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讨论探究有哪些说明方法;朗读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寻找当中的修辞手法和其表达作用,重点在一个新的修辞——“仿拟”上。最后拓展探究,怎么对待生物入侵者,学生的搜集资料中有很多,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从“防”与“治”两个方面归纳资料。
最关键的问题出在具体环节的有效落实上。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明确的,但是落实确是不够的。或许在这一点上有我自己意识的松懈,可能是觉 ……此处隐藏15371个字……让学生学会概括,还可以化难为易,设计不同的梯度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14《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本文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做必要的点拨指导。
我结合本文课型和单元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物入侵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
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
2、在预习先学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
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多单元阅读说明文的经验,对说明文有了一定了解和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明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如何结合本文内容,准确的表述,灵活的应用,还需要教师课堂指导。此外,学习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来,适时激趣显得很重要。
我秉承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在先学环节即预习部分布置了三个问题:
1.梳理课文内容,勾画关键词句;
2.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批注其作用;
3.查找我国的生物入侵现象及其危害,按照入侵者、原产地、入侵地、危害这样的模式整理。
我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科普作品的窗。“知识之窗”“写作之窗”“语言之窗”“科学之窗”“环保之创”板块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科普作品的方法。我的具体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一)以“人类入侵”导入
引出生物入侵话题。
(二)先学展示,把握内容
1、学生报道课文内容。
2、梳理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
(三)合作探究
赏析说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2、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先学把握不到位,在报道课文内容时,学生的参与不积极,参与的只有个别学生,应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讨论交流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进行报道,才能达到扎实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在梳理说明顺序时,应该先把之前梳理的课文内容提要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调换顺序让学生思考,按照调换后的顺序介绍可不可以,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对说明顺序就一目了然了。在赏析说明语言时,我换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当回小老师,就说明方法出题,自己在班内找学生回答,学生比较有新鲜感,参与踊跃。在赏析说明语言时,我做了两点提示,找出形象生动的语言,找出科学严谨的语言,学生有了明确的指向,积极讨论,发言很精彩,把课文中的知识点大都赏析到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展示的预习时查阅的生物入侵的例子,开拓了视野,最后的一个小练笔原来的预设是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当堂展示,可惜在梳理内容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后面时间不够没能让学生当堂完成展示,留作了课后作业。
总之,这堂课公开课上完专家老师的点评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成长了许多,更让我明确了后期努力的方向,我将不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15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1。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2。我们该怎么做?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就此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整合教学。本课的说明对象是生物入侵者,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取名为“你认识我吗”?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请同学们认出来,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效果不错。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体验反思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一则名人名言作为课外积累,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字词发音不准。其实,这不是说我不会读这个字,而是临场吐字的准确率有待提高。教学课件上出现一个错别字,在资料搜集上整理上不够细致。
四、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联系《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面对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责职并不在于对教材、教参或某种观点的诠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我真心地希望经过探究和剖析,发现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