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教学反思1《蝈蝈与蛐蛐》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
第1~8行诗为第一节。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夜》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用白天的喧响反衬了夜的静谧;第二节用“溪水轻轻的歌唱”写夜的宁静,用明月的银辉写夜的美好;第三节描写了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总写了夜晚的寂静和月色的美丽。 范例五
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从中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诗教学反思2本节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PPT不够细致,时间的把握好是不够的太好,另外忘记了《童年的水墨画》这一部分的板书。
诗教学反思3我们班有几个女孩特别喜欢写诗,你还别说,有的学生写的诗像模像样。因此,这次走进六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诗海拾贝》,我就想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让更多的学生来写诗。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伊始,我根据每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诗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
另外,本次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我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既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又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我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明确要求,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例如,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组教材的导语和活动建议,使学生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搜集哪些诗歌,可以怎样给诗歌分类等,为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教学反思4在我执教的这节公开课上,有两大亮点:
1、 让学生分享记忆心得,指导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学生可以就此借鉴背诵技巧,有实效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我事先布置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作业,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加以个人想象,以文字构建画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发挥其想象力,也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不过,所有的教学都是遗憾的艺术。回顾这堂课,有3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教学目标宜上课伊始便确定。
我确定的目标是“在欣赏课文详略安排的剪裁艺术时,让学生品味花木兰之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但是,我却是在背诵展示、想象故事画面展示之后才提出问题;而且,在讲析时,又把三者混杂一起,问题太大,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导致教学层次不够清晰。
改进办法:
(1)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便呈现,然后,围绕“木兰是女郎”,按照“故事情节—木兰的优秀品质—如何安排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的教学思路,学生会觉得更容易把握些。
(2)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一堂写作指导课,指导学生改写课文。
在作业展示的过程中,指导改写的方法:
1)加入对话 2)加入动作 3)加入心理
4)加入人物 5)加入细节 6)加入环境等
最后,归纳改写的注意事项:
1)忠于原著情节 2)注意详略安排
如我就针对班上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想象“父母听说女儿要回来了,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就不符合人物身份。两位年迈的老人只能是“颤巍巍的”,“互相搀扶着”了。
2、 课堂教学内容宜做到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为了让学生学习背诵方法,我安排了背诵环节并让两位学生分享背诵技巧。而实际上,这一环节是与课文设计没明显关系的。为了一堂课的完整,应该忍痛割爱,舍弃这一个内容,以便课堂的教学内容之重点突出来。
改进办法:
(1) 删掉背诵环节。
(2) 删掉想象作业分享环节(专门指导写作时适用此环节)。
3、 及时纠 ……此处隐藏6575个字……不是也有这样的一双眼睛和这样的一对儿耳朵呢?咱们不妨来测试一下!然后引导学生试着编写诗歌,同时告诉学生写诗歌的一些方法: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假设,运用夸张。
3、最后让学生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幻想,当孩子们接触外界的事物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希奇的想法和新鲜的形象。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能在月亮上荡秋千那该多好!可以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就顺应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直接对话!
这节课,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诗歌的特点是很多的,如形式长短不一,韵律美等等,但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地去品味去感受这些外在的形式特点,我淡化的是形式,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景、事入手,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这样,孩子们的写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
一、讲究设计,环环紧扣。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便抓住儿童诗至关重要的“想象”这一心理因素,通过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自由、放胆由此类比、联想,由物及物逐步发展到赋予物以活泼的生气,整个课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形成了一个学生心理与语言循序发展的链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脚步在节节提升,却没有感到攀登得吃力,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之中。
二、倡导自主,启发思维。从教学思想上看,课堂上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状态中,积极性非常高。热烈而有序的展现的是开放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我把着眼点放在儿童身心与语言的发展之上,而又使二者形成了交叉互补,相辅相成;语言的实践,开阔了思维与想象,心灵的焕发又打开了语言发展的闸门。
三、淡化形式,凸显内容。从教学方法上,这次习作坚定地从内容入手,以内容决定形式。学生心中有了内容,清新活泼奇妙的语言就从口中流出。至于诗的形式,只做了三言两语的淡淡点拨———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写儿童诗,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美化学生的语言,而不是严格地进行诗的创作,不是培养诗人。因此,在教学中,把读与思、思与说、说与写、写与思形成了互为因果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在读思说写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的感受与品味,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实现了学生天性与语文教学的统一。
自己是第一次教学这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真的不知道怎样去进行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教一边摸索,希望能积累一些经验。不过本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
诗教学反思13一、优点:
1、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2、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二、不足: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
诗教学反思14《给诗加“腰”》的阅读材料让我们学习了诗人用词的精妙,读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想到王安石的“绿”和贾岛的“推敲”故事,感受着诗眼的诞生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诗中的“秋”》告诉我们读诗有些好办法: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意境;②从诗句中展开想象;③不同的诗加以比较。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们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们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3、活动展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当一回小诗人
“同学们,我们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诗论》中写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努力吧同学们,更好的诗歌也许会在你的笔下产生!”
假如
作者:黄清和
假如
我是一只小鸟
在蔚蓝的天空中
自由的飞翔
快乐地唱响悦耳的赞歌
假如
我是一朵春天的小花
我会释放出迷人的芳香
送给世界
送给人们
送给辛勤的蜜蜂、蝴蝶
……
假如
我是一条小溪
我要滋润万物
让禾苗吮吸我甘甜的乳汁
让花朵绽放艳丽的色彩
假如
我是一片从林
我要遮住火辣辣的太阳
让人们在树阴下乘凉
让小鸟在树上筑巢
让蚂蚁在树下安家
让……
诗教学反思151、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想象、朗读、画图、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理解语言,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
2、通过读诗、评诗、写诗,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尝试创造,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
3、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在读中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