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稿
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相信写发言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稿1(正如昨天作报告的卢光春校长所说,心态才是一百分;正如刚才发言的许满意老师所讲,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他不重复过去,不随波逐流,他热爱运动、激情四射,有“阳光教师”的美誉;他喜欢读书、坚持写作,有“另类教师”的绰号。他的课是学生一天中的期待。学生对他的评价是,“激情飞扬显神采,教学有道从不怠,深得学子爱!”他说,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他是谁?他就是济水一中的张四海老师。)
大家好:如果说我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些进步的话,那是因为我这个人已经“变态”了———————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现在我把参与每一次活动都当作了锻炼自己,超越自我的机会。
我很庆幸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仅得到了各位领导的鼓励,还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有句话说,“一个好妻子就是一所好大学。”在家里的茶余饭后,妻子总是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为我和孩子营造了读书和学习的氛围。在我参加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妻子更是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如果说这几年我进步较快的话,这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想大声说,“老婆,谢谢你!”
但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给于我帮助最大的还是我们的物理团队。我们团队的十位教师中,有四人先后夺得省物理优质课一等奖,(分别是赵素平、郭维军、郭江波和我。)这是一个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教研室杨国顺老师多次表扬了我们这个团队,并叮嘱我们一定要在物理实验上下一翻功夫,于是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自制了水果电池、照相机、电动机、热气球等。正是因为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开展的认真塌实,所以中考物理实验试题的修订每年都由郭维军老师来承担,市级优质课比赛的评委常常由郭江波老师来担任。赵素平老师是团队的权威,济源市首届名师,她高中和初中物理课都教过,请教她问题时,她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郭建波是我们团队的CEO,能力特强,不仅是科学组组长,还是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他的课幽默风趣;卢海峰是我们团队中最小的一位,他评课时三言两语却能一针见血;黄慧琴的勤奋,赵丽霞的热情,闫菊荣的严谨,高月明的开朗,无不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我才有幸获得了20xx年济源市物理优质课大赛第一名,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大赛第二名,在20xx年我和安阳的一位老师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物理创新课大赛,大赛分讲课和评课两部分。本次大赛虽然我只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但在这次活动中,我反复钻研了《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下如何听评课》等专业成长的书籍,利用网络观看了全国物理优质课的许多视频,提高了观课、评课的水平,还开阔了视野,取来了真经。我相信,在以后的大赛中,我们的团队一定会有机会捧回全国一等奖。
今天,借助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在专业成长中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 要有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
目标产生动力,目标使人远离职业倦怠。20xx年,我明确了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五年成名师,十年写本书,追求李镇西,理念传四方。”为了使自己向着目标前进,我在参加教师论坛时把目标向全体教师公布,就是为了让大家时常监督我,提醒我。不仅如此,我还在听课笔记本和学习笔记本的封面上写下“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的座右铭。有了目标,我便会在内心时常反省自己,“我的行为偏离目标了吗?”
寒假里,我在家里沉湎于电视剧《我的娜塔莎》时,妻子问我,你写的书啥时完成?我发现自己一不留神,惰性战胜了理性,已经沿着本能在快乐的下滑。
二、 要用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不优秀,但我可以用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个标准就是“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李艳说)”,这个标准是我衡量自己的文章和优质课的底线。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一定能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甚至能走出济源,走向全国。
三、 要参加活动锻炼自己的胆量
我小时候每次和小伙伴打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先把我揍一顿。如今,我得了胆小的后遗症。比如,遇到美女,只敢在人家走过后回头看两眼,绝对不敢正眼看,更别说来句俏皮话了。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每天在家里,对着老婆,我会说,“老婆,我爱你!”朋友们,如今我的胆量已经锻炼出来的,遇到美女,我不仅能主动打招呼,甚至想模仿外国的礼仪习惯去拥抱她们。如果说,那种感受是在座男同胞的共同愿望,我可以用参加优质课的心里变化来证明胆量变大了。刚参加工作时,讲一节学校的优质课我都紧张的汗流满面,如今登上全国创新课大赛的舞台我也能从容自信。
参加活动不仅能锻炼胆量,还能培养自信心。
20xx年济水中小学师德演讲比赛在济源一中阶梯教室举行,老师们热烈的掌声把我的自信心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从此,我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文章在《教育时报》、《关心下一代报》等省级报刊发表,先后获得“济源市职工技能大赛初中组状元”、“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标兵”,并和黄小国等老师作为学校最具成长力教师被“中国教师报”采访。
用教科室主任郭维军的话说:教育活动,重在参与;只有参与,才有机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成果!
四、 要坚持写教育博客
如果你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教育界朋友,那么你就坚持写教育博客吧。我正是通过“研修茶座”和教体局的李新乐老师成了朋友。当他阅读我“研修茶座”上的教育随笔时,发现我“课堂上竟然站在讲桌上讲课,物理课堂上竟然用英语提问或者表扬学生”,他内心产生了“张四海是谁?我想和他认识一下”的想法。在20xx年济源市物理优质课大赛中,李老师作为评委观看了我所讲的优质课,李老师认为我有培养的潜力,于是半年后邀请我和牛利民老师到克井一中和老师们交流。
我们不仅要在济源市的“研修茶座”上写教育随笔,还要在全国著名的教育网站上学习和交流。如,我非常喜欢“教育在线”网站,那里汇集着全国的优秀教师,他们写的文章含金量更高。其中的许多优秀教师因文章写的好而名扬四海,不是到处讲学,就是被出版社的编辑约了书稿。
即使你不想出名,不想出书,但在家写博客也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的心理会这样想,“妈妈每天都写作文,看来写作文很有趣,我也要写作文。”正如童话作家郑渊洁所说,“父母自己做出成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的最好方法。”
五、 要耐得住寂寞
有句话说,“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只有远离狂欢,甘于寂寞,我们才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和写作,才能在内心沉淀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你的人生精华,就是你的思想 ……此处隐藏5964个字……你又和他们的心中喜爱的老师相去甚远,他往往不信服;
其三,特优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特优生,都是被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宠上来的好学生,他们身上的缺点,都一直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包容甚至是支持的,无法轻易改变。所以,作为高中教师,教给特优生知识不难,但改变他们在成长中待人、处事等的方法态度却不容易。
2、两好——学习好、纪律好
(1)学习好在这里,特优生之所以被称为特优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如何优秀,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理由是他们成绩拔尖。所以很多老师都是比较喜欢教实验班,因为实验班的学生往往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按照华师大李政涛教授的话说这叫没有成效,他们“本来就好”,我们的教学应让他们“好上加好”。如果师生的这个观念不改,这就是蕴含在特优生培养背后的突出问题。
(2)纪律好特优生除了学习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纪律好。按照我的理解这主要得益于特优生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在高效的学习中,他们相对一般学生更喜欢较安静的环境。
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无为论——特优生是天生的宝物,可望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
2、无用论——特优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
3、有害论——老师培养不出特优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特优生的健康成长。
以上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特优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我们才可能坚定不移地做好特优生的培养工作。
三、培养方法
1、选苗
我认为,特优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素质高。这一点听起来像是唱高调,实际上并非这样。老师们想想,从重点中学实验班走出来的学生,以后做的肯定是不平凡的工作,如果思想不过关,贪汅受贿,当官不能造福一方百姓,说不定若干年后,我们反会受这些“高智商”的伤害。如果真是那样“养虎为患”,我们反而成了罪人。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一位学生毕业后分到了交警队工作,有一次他的高中老师开车出了事故,正好是他出的现场,他老远地看到是高中老师就溜号了,没去现场。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就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你不帮老师可以,但你不能亵渎了你的`工作——说不定你晚到现场就会有更大的事故,更不用说不出现场了。另外,特优生的“选苗”工作不能仅仅把“宝”押在几个人身上。要让特优生形成群体。
2、管理
(1)因人而异不客气地说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特优生是在“温室”里渡过的。但是我认为要想让特优生更优,决不能放纵特优生,也不能把他们管的太死。我们不能硬把每一个特优生都塞到同一个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应该针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所以我带的班内没有明确的班规,只有相对的纪律。
(2)发挥“特长“
任何一个特优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必须将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带动他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个原则就是“用其所长”。我带的班内,每科都是两个科代表,一个是单科成绩最好的特优生,另一个是管理能力较强的。
(3)要鼓励,更要激励
“赏识教育”提了很多年,但要真正做到由衷地赞美学生,我发现还是很难的,因为中国人习惯于追求完美,习惯于恨铁不成钢。但在高三我们必须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这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手段。但对于特优生有时候这样的表扬显得苍白无力。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针对个别学生,我有时就有故意贬低他们,抓住把柄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发求胜的斗志。只要火候掌握得当,效果还特别明显。比如去年的一个学生叫马延友,在一模考试结束后,成绩不理想,精神颓废。我就叫他到办公室,狠批一通,对他放下狠话:你就这水平,你也不用自责,你也与张同会不是同一个档次,你也比不过人家……。这话听起来像挖苦,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我的这番话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马延友去年高考以总分647分位居全班第三名。今年寒假同学聚会时他还提到这事,从他的言谈中我能感到他对我的感激。他说要不是我当时那一番话他可能还会颓废下去。
(4)特优生之间要不断思维碰撞
把特优生放在群体中才显出他们的优秀。我带的班内有个特优生小组,要定期组织讨论,有专人负责记录。让他们之间相互讨论,以引起共鸣。一来可以解决一些困惑,再则也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点粗浅认识。由于我对特优生的认识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当然,以上烦言碎语间如果能有一两处可供各位班主任同行参考,则是我的最大快乐。
在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稿4我不是名师,只是教龄比较长,有那么一点教书的经验,今天就以我自己的经历,和各位分享下一点感悟与心得。菁园里藏龙卧虎,人人都是高手,要想融入到这样一个环境里,作为新教师,你也得有几把刷子才行。要想做到有几把刷子,我认为最好好做到下面的三点: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努力,这是个人成长的首要因素。无论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或是自身内涵的丰富,我们都要倾心尽力。各种教学活动要积极参加,为自己争取锻炼的机会,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向老教师们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博览群书,丰富文化积淀,为自己的教书育人备好源头活水。
二、借助集体智慧的力量
一个和谐的团队是战无不胜的。俗话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一个人的力量必竟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和谐的团队是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和谐团队的打造。
我们南菁中学就是这样一个和谐、向上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校领导的关心和情谊,有同事的帮助和鼓励。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优质课比赛。无论是哪位教师要参加比赛了,听课,主管领导和学科组长们当仁不让;评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无事不关已或是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之类的惺惺作态,大家都把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当成自己的责任。可以说,每一次的比赛,参赛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位教师个体,而是我们这个团队的集体智慧。有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做后盾,我们才能无往不胜。
三、抓住关键事件的契机
有位当代知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就教师成长而言,如果相对极端地说,有些优秀教师之所以成为优秀教师,也许并不是单纯师德教育的结果,也不是单纯培训的结果,重要的是某一个机遇降临在了他们身上,比如某一项荣誉的获得、某一个舞台的历练,或者某一位伯乐的慧眼相识、某一位大师的悉心扶持。这就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教学比赛、经验交流、各种论坛……抓住这样的机会,尽情地展示自己,这个机会也许就会成为你成长的关键事件。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关键事件的契机,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年一变样,三年一大变,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