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5-07-03 17:15:26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1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2

我在这个寒假里面,也是通过家访,更加的了解了学生的一个情况,同时通过与家长的一个沟通,更加的清楚如何的去做,能更好的去把学生教育好,这次的家访也是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家长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也是觉得只要自己做好了工作就好了,那样学生们就能学好,但是这次家访也是让我知道,如果家长们不配合,其实我的工作并不能做得很好,很多学生在学校是一个样子,但是到了家里又是另一个样子,如果这种习惯不养成,其实很多方面都会学得不好的,而家长们也是在家庭里要有一个监督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也是能延续到家庭里面来的,这次的家访也是有一些家庭不是那么的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在家的一个表现不是太清楚,要么是忙碌,要么就觉得在学校认真就好了,到了家庭放松下就行,但是也是有挺多的一个家长会是愿意按照老师的一个要求,去要求学生们的,让他们在家里也是和学校一样遵守一些机会,不能松懈。

而通过这次的家访,我也是认真的和那些比较忙,对于在家松懈不怎么管的家长做更多的沟通,我清楚学生们的一个成长,一个习惯的养成必须是靠家长以及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才行的,不能学校是好的,到了家里就松懈,那样的成长也是不那么好的,特别是我们而今的时间也是非常的紧迫,很多学生在家里的时间也是比在学校的一个时间长的,更是要在家里自觉,同时也是需要家长们的一个监督。

同时这次家访也是让我更加的意识到,平时也是要多和家长们沟通,以前的时候觉得开家长会沟通就好啦,平时的沟通并没有那么的多,除了自己忙之外,也是觉得家长们肯定会对学生们负责,对他们有所要求,但是现在我却是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要求,而是有时候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我们老师是有差别的,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只有取得了共识,才能更好的去教学生,所以这次家访也是给我提了一个醒,以后平时的时候也是要多和家长们沟通,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才能更好的把学生们给教好了。自己不足的一些方面也是需要去改进,去提升自己的一个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把学生们给带好。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3

20xx年1月9号至12号,我们王家河小学一行四人对四河村共六十余户学生家庭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家访。此次家访活动,旨在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身在家庭也能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督促本学区内满三周岁幼儿在本校入学,并向家长热情介绍我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治学特色及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家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与家长进行交流。只有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那么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热情接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教师总是在关心着自己。学生王义翔说:“老师,你们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们看我以后的表现吧。”

在家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生计,很少关心、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针对少数平时比较难管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和家长进行了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达到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目地。

总之,此次家访让我受益非浅,不仅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又使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家庭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我们会以此次家访为契机,加强家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4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此处隐藏10785个字……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我选择了"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今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中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我班有个学生,最近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起色。孩子也开朗起来了。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

2、单亲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作为我教书育人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15

昨天我们六年级老师监考完高考,一路疾奔去家访。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

学生李泽萱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班主任介绍了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同时我们三位老师一致表示: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李泽萱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在家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比如,李聚康的妈妈开长途公交车,早上四点多就上班走了,爸爸在公司上班,也是早出晚归,两口子根本没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