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的教师育人理念心得体会(通用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时代下的教师育人理念心得体会(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下的教师育人理念心得体会1读了《教师管理》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二、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五、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新时代下的教师 ……此处隐藏7985个字……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时刻将师德化为行动,化为爱生的具体行为,化为敬岗的系列行动,化为研究的具体成果,化为教师人格的升华,化为桃李满天下。
新时代下的教师育人理念心得体会7昨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听完后,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通过昨天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与领悟,受益匪浅。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它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准则,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总之,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使我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觉遵守《准则》,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良好的教育教学口碑赢得学校、家庭、社会的尊重,为教育事业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新时代下的教师育人理念心得体会8疫情期间,我校许书记在网上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传统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正诚信、坚守廉洁自律和规范从教行为十个方面规范了教师的职业行为,明确了师德的底线,为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有责任担当的老师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36年,从来没有对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后悔。深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始终脚踏实地地工作着,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时刻审视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处处以德行立身处世。通过学习,更加坚定的我的理想信念,争取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坚守道德情操,做人民满意的老师
我深知,我与道德高尚的教师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需要在读书上多下功夫。高尚的情操要用更多的的精神食粮去滋养,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才能收获更多的道德之理。正所谓“知行合一”,教师自我修养的完善更需要在更多的教育实践中磨砺。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德施教。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只有老师自己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言传身教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三、不断更新知识,做与时俱进的老师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老师必须做到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宽阔的胸怀,才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老师们已经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而是要让自己时时有“活水”,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由于自己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今后一定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课题教学效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四、潜心教书育人,做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更应该倾注我们的情,播撒我们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方法简单粗暴,可能給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我们要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通过自查自纠,发现自己在关爱学生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所以今后要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优点,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在工作中,要时时对照十项准则自查,时刻反思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四有”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