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项目建议书集锦五篇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建议书,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几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建议书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目建议书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目建议书 篇1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规模18030.5平方米,全部为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
建设内容为商业、酒店用房。规划总建筑面积98500平方米,现状建筑高度77.37米(实测)不变,拟建建筑高度40米(含机房层高度)。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435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227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8169万元,基本预备费1022万元,开发费用2886万元。
按照《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工商企字[1987]第38号)、《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xx】27号)中的规定,本项目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总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按相关要求补足注册资本金。
结论
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第20号)和《北京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xx]37号)的要求,通过对本项目的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资源利用和节能方案、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分析研究后,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项目建设程序符合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
2、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3、项目建设单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融资能力,可以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二、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发展规划分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符合北京市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符合性分析符合国家十二规划、北京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朝阳区十二区发展规划都对所在项目地区的旅游、商务、酒店发展鼓励发展。
产业政策分析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努力实现北京旅游业“三大领先”目标:
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具备行业准入条件
根据《外商投资指导目录(20xx)》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不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禁止的产业,符合产业指导要求。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行业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规定
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京朝国用(20xx出)第0305号),本项目土地利用方式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版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及《朝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xx)》,符合国家及北京市土地供应政策。项目建筑布局、容积率、建筑密度及绿化率严格执行了北京市用地规划要求。建筑物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等级和结构安全等级的确定和方案设计,满足国家、行业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规定。
三、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资源开发利用
本项目不属于资源开发类项目,因此,对此问题不作阐述。
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分析
在充分兼顾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项目优选布局方案,开拓扩展空间,适当控制强度。总建筑面积18030.5.m2,建筑密度40%,容积率3.5,绿地率30%。均在规划设计的控制指标范围之内,符合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同时,项目选址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不会造成其他相关不利影响,没有压覆矿床和文物,不涉及通航及军事设施等影响因素。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北京市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m3,为全国的1/7,全世界的1/28。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节约用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最大的新城区,以其独有的商务区林立、使馆云集、且人口众多的特点,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的发展建设为首都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消耗着北京为数有限的水资源。本项目选址位于北京市地下水禁采区本项目不开采地下水资源,供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管网。本项目为商业、酒店用房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利用量较大,因此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本项目资源利用方案的重点。
四、 资源节约措施
节地措施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项目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节约利用土地。
本项目按照规定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黏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有的土地利用指标,按照相关建设规范要求来提高该项目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对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的控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促进土地整理的市场化、产业化。
节水措施
本项目为商业、酒店用房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利用量较大,因此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本项目资源利用方案的重点。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
节能效果分析
本项目严格遵循节能设计相关标准及规范以及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进行规划、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及设备选型,没有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及产品,所有设备均选用成熟、可靠、高效率、低能耗节能型设备,项目各类供用能系统通过一系列节能设计和节能措施,可以在确保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前提下,提高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等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本项目经初步估算综合总能耗为716.2吨标准煤,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0.0174吨标准煤/平方米/年,低于目前全国建筑能耗平均水平。
五、建设用地情况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030.5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本地块用途为商业用地,使用权类型为出让,使用权面积为18030.5平方米。
六、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 ……此处隐藏4079个字……,20xx年建成投入使用。
2、融资方案
该项目建设由财政注入本金1597.47万元,拟申请贷款6389万元,用于前期征地、农民补偿和部分施工费用。由于项目工程属社会公益性项目,贷款由政府通过土地收益及其他财政收入偿还。
项目建议书 篇5一、项目提出的依据
项目根据青海省“十一五”投资计划和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而编制了《藏区青稞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藏区青稞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项目是以科学的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措施,是农业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海晏县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村,积极申报藏区青稞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海晏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兼营小块农业的县,畜牧业是全县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60%,农业收入只占全县农牧业收入的33%。农业发展常处于比较薄弱和不利地位。从全县整体看,农业科技含量低,基础设施差,服务手段落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县农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藏区油菜农产品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加强青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建设,增大科技含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增强青稞种植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区概况
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北畔,北接祁连、
门源,东连大通、湟中,南邻湟源、共和,西通刚察。地理位置为东径100°23′---101°20′,北纬36°44′--37°39′。县域东西宽85.7公里,南北长102.2公里,总面积4853.08平方公里,海拔2970-3200米之间,地形以盆滩地貌为主,其次为低山丘陵地貌。境内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干旱多风、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277.8-499.5毫米,年均日照2750-2580小时。主要土壤有粟钙土和黑钙土。总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浇地1.4万亩,浅脑山旱地2.0万亩,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速效磷约7-12PPm,速效钾118-261PPm,碳氮比在9-10之间,土壤肥力多为中上等水平,PH值为8-8.5,物理性状好,适于耕作,宜于改良培肥,加之水、土 、热资源组合比较协调,是生产青稞潜力较高的地区。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青稞是海晏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地处浅脑山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灌溉条件差,青稞种植多为旱作种植。产量不高,平均产量为120-150公斤之间。针对这种现象,海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了我县冷凉气候特点,扬长避短,选择适种作物,分别引进了高产、早熟、耐寒的青稞品种(北青3号、北青6号),平均产量175公斤。因此,建立青稞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扩大青稞种植面积,提高青稞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青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可行性分析
海晏县下处高寒冷凉地区。具有发展青稞农产品有一定的优越条件。一是在青稞生产品种上适宜我县不同区域种植。二是在青稞生产技术上,县农技站针对每一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栽培技术。三是建成了以县为中心的服务网络体系,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了保障。四是我县交通方便,为青稞农产品的输入、输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五是经过每年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群众基础。上述有利的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利基础条件。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方针,以改善生产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为主攻方向,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青稞经济效益,为建立青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创造条件。
(二)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1、项目建设青稞农产品生产基地达20000亩。
2、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县农技推广站为中心、乡村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社
会化全程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全面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工作。
3、项目实施建设农技推广良种、农机,配套服务逐步达到农技服务化、良种化目标。
4、新增青稞100万公斤,新增产值130万元,使项目区的青稞商品率达70%。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藏区青稞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拟建设2万亩,分别在金滩乡、三角城镇和哈勒景乡等17个行政村分不同品种实施,主要围绕提高青稞生产能力,用于与青稞生产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一)农田林网及水利设施建设
1、建立农田林网20公里。
2、新建和改造灌溉渠10公里(其中:主渠3公里,支渠7公里)。
(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1、购置大型拖拉机2台及配套农机具
2、购置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4台
3、购置分层施肥播种机60台
(三)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
1、新建种子仓库8间400平方米
2、新建种子晒场1000平方米
(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购置小型喷雾器50台
2、购置电动喷雾器14台
3、仪器设备一套(恒温箱、光照培养箱、水份测定仪、冰箱、显微镜等)。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建设444.5万元
①种子:40万公斤×4元/公斤=160万元
②化肥:二铵200吨×3600元/吨=72万元
尿素150吨×1500元/吨=22.5万元
③农药:20000亩×20元/亩=40万元
④机耕费:20000亩×25元/亩=50万元
⑤人工投入:20000亩×50元/亩=100万元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估算总投资8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5万元。主渠投资每米120元,总投资36万元,支渠投资每米70元,总投资49万元,需水泥642.9吨,钢筋2214公斤,开挖土石方10800立方米。
3、农田林网20公里,每米50元,共投资100万元。
4、农机服务建设投资83万元
①购置大型拖拉机2台套,每台投资16万元,计总投资32万元
②购置小四轮拖拉机14台,每台投资2.5万元,总投资35万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