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精选18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1某一个周末晚上,沙发上坐着一个小朋友,大概上初中的样貌,在看李安执导的那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反复看过好几遍。隔一阵,我离开酒席,跑过去看一会电影。
电影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叫派(圆周率π)的小男孩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之间建立了奇特的关系,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
我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为人师。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开始告诫小朋友,这部电影很好看,但也很深刻。你需要多看几遍来了解,比如你好想想那只叫理查德的老虎到底代表啥,是不是真有这只老虎,为什么老虎在他们抵达岸边时悄然离开了。这一块才是电影的内在含义。
讲完这些貌似深刻的话后,我被召回酒桌,继续喝酒。
过后,酒醒了,我渐渐觉得有点惭愧。一是不明白小朋友到底有没有看完这部电影,假如他很喜欢这部电影,那么他肯定会看完。假如他只是闲着无聊,随便点播了这部电影,我却神叨叨地在他面前讲了半天电影的深层次含义,他绝对没有听进去半句。
二是即使小朋友喜欢这部电影,其实也不需要我来科普和指导。看电影是个很私人的活动,主观性强,好看不好看观影者自我决定。我这么一说,肯定极大降低了他的观影体验。这部电影拍得很好看,故事也像童话一样,很贴合小朋友的口味,小朋友大概率会喜欢。
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人和虎从开始的对峙、不信任到最终的互助、达成默契,中间碰到风暴、飞鱼、鲸鱼、食人岛等奇妙景象,加上电影CG技术的运用,画面感强烈而唯美,肯定会吸引到小朋友的眼球,让他不住感叹美不胜收。
小孩子看到奇妙的故事和美丽的景象就已经足够了,所谓老虎代表派内心人性等深层次解读属于成年人的认知范畴,没有必要强加给小朋友。看一部电影,好玩就行,强加意义,就如同做阅读理解题,只会让小朋友失去对语言文字的完美,陷入与自我心智不相称的枯燥无味中。
由此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诵古诗。最早课本里选的古诗大多为明快、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文字清丽,通俗易懂,所表达的大都是良辰美景,大好河山。但问道这些诗的主题思想时,归纳起来总是离不开这种说法:诗歌描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总结就有点拔高,让人对描述的自然有了一些距离感,好像看山写水都得有所寄托,枯燥感慢慢滋生。
如今再读那些古诗,就是单纯的山水田园风景,诗好在语言、结构、角度、韵律,适合小孩子读书认字,假如诗中还有所寄托,如今也能很自然读出来,并不需要将干巴巴的概括思想灌输给小孩子,破坏了最初的完美。
就好比看少年派这部电影。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惊叹于画面壮丽,景象恢弘,对老虎的最终消失有所疑惑,看完读到一些评论,再回头去看,就又有了新的感受。倘若我刚点开电影,就有一位智者坐在我身边,谆谆教导我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那只老虎,它究竟代表了巴拉巴拉,我再看电影就会索然无味,不能心安。剧透有多么厌恶,总结提炼电影思想只会甚之。
好为人师、喜欢总结概括,实质上表现出人内心的不耐烦,不安心,不踏实,总想着走捷径。如果有意忽略感受和过程,只追求赤裸裸的结果,那么他的动机和嘴脸就会变得赤裸裸,令人生厌。
好的电影、各类文学作品和所有的世间道理,都有多层次的解读,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等到再过几年,小朋友变成大朋友,出落为社会人,再看少年派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老虎是什么,他心里也会有新的认识。
孩子长大,需要耐心,自然生长就好。但忍住说理,不点评电影更需要耐心,以及不自然的控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2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华籍导演李安不负众望,凭借《少年派》成功斩获三项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家和最佳原创音乐,以我的看法应该是可以获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电影奖的。很多观众评价少年派故事简单、情节乏味、叙述拖沓,简单的说一点都不好看,我这里要替《少年派》辩解下,如果你这样看这部电影,那我要对你说:你一点都不了解这部电影,你没有用心去看。
获得最佳导演奖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看,很多人认为开头叙述派的名字的由来、派的多种信仰、派在动物园的故事毫无意义,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些情节,如何来体现派的善良,派的信仰、派的幸福,也就无法和后来海上漂流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产出强烈的心里反差和外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的挣扎。你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个屠夫在海上漂流,他会为杀鱼而痛苦吗,他估计会把老虎也杀了。这是一直爱、一种信仰,宗教里的博爱。宗教各有差异,但是它都告诉我们博爱,不杀生,爱世间万物。故事的结尾,派被救了,他失声痛哭,他痛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被救的激动,而大部分是因为孟加拉虎走了,而且没有回头看他一眼。很多时候你爱一个人,而他只是你生命的一个过客,走了以后再不会回头,永远的失去了联系,就像那只孟加拉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里,有没有在意过你,而你只是希望他走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转身,也足以安慰这一段缘分。
因为保险公司的调查者的怀疑,他们不相信派和孟加拉虎的故事,也不相信那个食人的漂浮岛,派无奈说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他说好吧,故事是我和我的母亲还有一个厨师、一个水手在救生艇上,最后厨师杀了水手和母亲,并吃了他们的肉,我也吃了一些,后来我把厨师杀了。。。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细节,后来记者在派家里看到保险公司调查者的结论书上,明确的写着他们相信了派说的第一个故事,那个他们一开始完全无法相信、无法接受的荒诞离奇的故事,甚至有些魔幻。他们为什么没有采用第二个看起来更加真实、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故事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哪个故事呢?
我是看完电影后看完了《少年派》全书的, 书里更加细致的描写了派的成长、派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海上漂流更多的故事,甚至看到海上漂流快结束的是时候,我已经无法分清梦境、幻觉和现实了,这一点才是《少年派》最具价值的一点,人有时候不能活的太现实,太现实必将残忍、必将无情、必将违背良心、必将泯灭人性、必将争名夺利......
最佳摄影奖也有人质疑,就有一位知名导演说最佳摄影家给《少年派》,完全是不合情理,说《少年派》根本就没有摄影,画面全是合成。我觉得这就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老兄合成也是需要技术的,没有摄影师的取景角度、拍摄手法、精湛的技艺,后期合成也无法完美的融合幻境与现实。《派 》的摄影就是最好的幻境与现实的融合,才给我们以享受梦幻的画面、唯美的意境。
……此处隐藏11132个字……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
派与理查德帕克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包括大自然的壮阔以及无情袭击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场特别凶猛的暴风雨,为派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让他质疑神对他的安排。然而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得到喜悦。
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在飘渺无助的境地,在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的心理压力下,人与兽和平相处,共生共存,相互支撑生的希望,相互给予活下去的勇气和帮助。这是世界电影史上都少见的灾难励志片,值得一看。特别是它还拍得那么的唯美,许多镜头简直就是仙境,不,应该是胜过仙境。
世上最凶猛野兽老虎和柔弱无知的少年在灾难面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一起呆在一条小船上,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漂泊。在想要生存下去的强烈欲望下,人兽能在求生的本能下达成合作共存的意识,确实是天之造化,万物皆有灵性所致。不得不感叹!
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在舅舅家的那两年,外婆还健在。舅舅家离长冲乡中小学校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期间要过几根田坎,要绕两处小坡。白天视线好,走这点路,一溜烟就到了。可是在晚上,没有月光,没有手电,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走过田坎还是很费劲的,特别是遇到下雨天,一溜一滑的,不小心就滑到田里去了。记得有一天晚,要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各村的样板戏,我没有回家吃饭,一直看完了样板戏才回家。那时,天早已黑透,天上没有月亮,我手里没有电筒。摸黑往舅舅家走,走到田坎的时候,心里害怕了,特别是当我想起对面的坡上还有好几个坟包包的时候,更是怕得要死,又怕摔到田里去。不由自主的大声哭起来,爬在田坎走,边爬边嚎。我正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一个白色的身影窜到我面前来,我一看是舅舅家的白狗。它平时我和感情很好,我离家的时候,它会送我;我回家的时候,它会跑出来接我。那晚,我隔着一个坡的哭声,它都听见了,跑来给我带路,给我壮胆,让我感动不已。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对它念念不忘,充满亲切感。最后,听舅舅说,我离开家乡去北京的几年后,它跑出去再也没有回来,估计是被人打死了。
人和动物之间,特别是和狗之间容易建立起浓厚的感情,它们应该比很多人更可靠。除了一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比如豺狼,或那些比较冷血的东西,比如毒蛇,人和动物之间还是可以培养感情,能够和平共处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17在碧蓝的太平洋上,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海面,此刻没有一丝风,整个海面看起来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海面上的一只白色小船正在漂浮着,我正惬意地躺在船上沐浴在阳光里。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吼声,呀!那凶猛的孟加拉虎又朝我走过来了,我一蹦三丈高,猛然惊醒了过来。看看还在继续播放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我才回过神来,哦,原来只是一场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看着看着就会带我进入另一个奇异世界,而其中的少年派更是时时刻刻牵动我的心。
男孩派的一家人住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从小喜爱动物的他和家人带着动物迁移到加拿大的途中遇到了海难,大风暴吞没了派的家人和动物,只有他和一只孟加拉虎侥幸存活了下来。在海上漂流的227天历程中,他不仅时刻要和大自然搏斗,还要想方设法和这个“朋友”和平共处。然而,正是这只老虎激发了他的求生意志,让他时刻保持清醒,不沉入绝望的深渊。派用他的机智和勇气驯服了总想吃掉他的“朋友”,最终登上了墨西哥海岸获救。
事实上,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是少年派,都在学习如何与困难这只猛虎打交道,激发出我们的潜能。正如派说的:“没有老虎,我早就死了。”是啊,老虎就如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遇到了,不要退缩,不要恐惧,而是要正确面对和想办法如何解决困难。
我曾经最怕写,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我就一个头两个大了,每次盯着题目看,憋半天都写不出几句话来。想不出独特的内容,写不出优美的词语,当时我好无奈啊,怎么办呢?是否就向写作文低头了?不行!我得想方法学会写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平时多读别人的优秀作文,多向老师请教写作方法,自己多练笔,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写作,拿到作文题不再无从下手了,还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我想这和故事里派和老虎“和平共处”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要绝望,只要想办法找到突破口,那么你就会成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对待困难,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去细细品味,认真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18曾看过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男主孤身一人,被困在海上,还要同白虎斗争。他在寂静中思考逃脱,在搏斗时听从内心,最终走出困境。
孤身一人固然壮烈,但试想一群人被困,各抒己见,方向不明,还能成功逃离吗?由此可见,指引前方人生道路的信念,在只有自我、独立时出现,在人多盲从时消失。
独立时的信念,是心灵的灯,照亮前程;是海上的塔,指明方向;是路边的标牌,通往前方。
我认为,独立审视的作用,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它能让你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惧艰险。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时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独立能让你在受到束缚的情况下,保持特有的思考。”有了特有的思考,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对未来有良好的规划,并为之坚定地、不舍不弃地去执行。
我想,独立的存在自有它的意义。龙应台曾说过,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我们每个人都是千百年流转中的一粒,都有其不同于另一个体的存在,若是千人一面,那岂不太可怕了?我们选择独立,便是选择对自我的尊重,那种指引前方的信念,便自然从心底上流淌漫溢。正如顾城所说:“他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
反观现在众人,好友圈里朋友新发一张照片,一段鸡汤文,都纷纷点赞,可他甚至没有点进去看过;苹果公司出了新品,管他是否需要是否浪费,先购入手再说;某地发生医患纠纷,也不弄清事件原委,先痛斥医院无良。他们盲从至极,还谈何拥有信念,来指引自己的前方?还谈何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有良好的规划?《大公报》主编张纪鸾曾说,不愿限于盲。我想,他的所为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吧!
我觉得,一个人想做到独立,勇往直前也并非难事,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常在暗夜寂静无人时审视自己的内心,让独立的信念不像流沙般倾颓,便足够了。
冰心先生曾有这么一句话,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愿像影片中独自逃脱的小男孩,做自己的摆渡人!
独立才高贵
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特别提出了独立与自由的重要,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是高贵的,人之为人,正在于人是可以思考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正是我们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独立,才能不盲从,才能活得千姿百态,活成每一个不同的人,不轻易受蛊惑,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如作者所说,有独立的精神,才能摆渡自己,到达想要去的彼岸。
文档为doc格式